神默默引領院牧服侍的路 – 鄭榮恩

神默默引領院牧服侍的路 – 鄭榮恩

 採寫:余靄明 

青山醫院是二戰後全港規模最完備的精神科專科醫院。到底在這間予人「神秘感」的醫院服侍是怎樣的呢?鄭院牧表示,他目前的主要服侍對象正是該院精神與情緒受困的病人,並且也兼及牧養病人家屬和院內醫護、職員等;其實,在年少時,他已經接觸到情緒病患者,這得從他的家庭說起。

年少時已接觸情緒病

鄭院牧出生於五十年代的香港,上有兩姊,下有一妹,是家中獨子。小時候個性內向,不容易表達自己,卻很獨立;他憶述上幼稚園時,媽媽只陪伴上學一次,從此就自己上學去了。父母皆基督徒,自小跟從雙親上教會,信仰早已植根在年幼的鄭院牧心中。青少年時對信仰曾有懷疑,甚至離開教會一段日子;不過看見母親雖然長期抱病,直到離世時對神仍堅定信靠的見證,最終令鄭院牧回轉上主的懷抱。原來鄭媽媽不僅是長期病患者,在離世前約有十年光景更受困於情緒病;只是,情緒病當年不被公開認知和談論,到媽媽離世多年後才逐漸明白箇中原委。所以鄭院牧最早接觸的情緒病者,正是自己的母親。

鄭院牧中學成績一般,惟獨中文一科較突出,作文曾連續三年獲全校冠軍。中學畢業後從事牙科技工(假牙製作),這工種令他練就處事仔細的作風,以及涉足與醫療相關的行業。十多年後,他轉職基督教出版機構事奉,最初任職書籍發行推廣。由於工作緣故與人接觸的機會增多,他的性格有所轉化,由內向被動變得較主動開放;同時,開始修讀神學延伸課程。回歸前,香港出現移民潮,機構內不少編輯同工亦相繼移民,鄭院牧因此有機會學習兼任書稿校對工作。此外,他又在機構經營的書室服侍,當中也有情緒病的同工及顧客,並且接觸經常光顧的傳道同工多了,因而對教會和人的需要加深了認識。這種種經歷,令他萌生渴望事奉神、被神使用去服侍人的願望。回望過去,鄭院牧相信這些點滴經歷的累積,是神作成他日後院牧事奉的基礎。

院牧事奉實踐個人服侍

其後,因本身受浸的教會事奉人員長期出缺,鄭院牧受邀轉職母會首任幹事,學習作僕人的服侍,他笑言當年的工作是「由天花板管理到地板」。經過在出版機構以及教會幹事十多年事奉的歷練;並且在出版機構工作的後期,已有全時間接受神學裝備的動機,最終付諸行動。他就讀的神學院著重靈命塑造,期間有一外國團隊到校為神學生代禱服侍,有一位代禱者為他祈禱,神感動代禱者說他將會從事個人服侍,對象是男性。這正與鄭院牧現時服侍的情況不謀而合,看來神早已把事奉的方向逐步讓他知道。

神學畢業後,鄭院牧在一間二十多年歷史的中小型堂會服侍。除了傳道同工的角色,更需兼顧宗派內的行政事務及差傳事工(包括短宣領隊),事奉非常忙碌。他仔細思量,自己事奉的領受其實以個人而非群體服侍為主,便毅然放下已事奉三年半的崗位;並於嘗試尋找出路期間,修讀CPE課程。修讀的過程雖不容易,但從中經歷個人成長的操練令他有很大得著,不過面對的衝擊也不少。只因覺得當時的時機仍未適合作院牧,課程完成後,鄭院牧有半年時間在一間神學院從事文字工作。其後,得悉新界西院牧事工開設新崗位招聘同工,於是應徵並獲聘成為院牧,在屯門醫院作離院跟進及紓緩治療病房探訪,使鄭院牧從中可以實踐個人服侍的心志。

事奉讓人明白過去的經歷

猶記得第一次探訪,鄭院牧到紓緩治療病房探訪一位四十多歲未婚男病人,外表並無異樣,其實血癌已病入膏肓,隨時都會離世。病人接受不了自己的狀況,暴怒非常,見到鄭院牧來訪感到極不耐煩,將他驅趕,無法再次接觸。然而第一次探訪碰壁的經驗,令鄭院牧對病人靈性支援需要有更深切的體會。他又憶述另一印象難忘個案:與義工一同探訪一位離院居於老人院的男性長者,該位長者曾擔任某團體的義工十多年,晚年經常進出醫院,無親無故;可是,該團體從來沒有派人探望,反倒因院牧及義工長期的關懷探訪,領略到神的愛和同在,於是願意信主並在醫院接受洗禮,離世後更捐出遺體作「無言老師」。

在屯門醫院服侍了三年多,因為人手需要,鄭院牧調任青山醫院駐院院牧。青山醫院與屯門醫院的服侍環境不一樣,除了院友探訪外,院友小組更成為牧養的主力,能接觸的院友病情多已穩定,可以像朋友般為他們提供靈性支援;有些康復者日後更成為事務義工。自從來到青山醫院服侍,令鄭院牧明白人的情緒及精神困擾的成因實在十分複雜,不一而足;再回望母親那些年的情況,當時誤以為性格問題,感到束手無策,現在就明白多了。

面對服侍的龐大需要,人力資源卻很有限,鄭院牧學習盡力兼顧不同事務。他與團隊彼此分享探訪經驗,實踐CPE課程中「行動—反省—再行動」的理念,使個人的生命繼續成長;又互相借用或參考團隊各成員預備的小組材料,並分享具體的事奉經驗,從而加強隊工的服侍。過往的工作經驗,又讓他有機會參與新界西院牧團隊內的文字工作,例如每年出版的年報,以及幾年前的二十五周年特刊。鄭院牧雖已屆退休之齡,仍然積極裝備自己,藉以提升牧養的質素。他經常參加關懷病人組織或機構舉辦有關牧養病人的課程,以及閱讀由院牧聯會定期發給註冊院牧的推介文章,都是他裝備自己的主要途徑。鄭院牧盼望健康狀況與服務機構兩者都允許的話,仍會繼續院牧的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