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院牧事工成為美善的服侍

讓院牧事工成為美善的服侍

專訪:深水埗區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主席 陳鳳雲牧師

盧:盧惠銓牧師 陳:陳鳳雲牧師 整理:余靄明

盧:陳牧師參與院牧事工已有一段時間,可否先與我們分享,你是怎樣接觸院牧事工?

陳:神學畢業後,我在港島南區一間堂會事奉,因著會友進出黃竹坑醫院或葛量洪醫院,因此有機會與院牧接觸,有時院牧也會將病者個案轉介給教會,所以當時已知道院牧的服侍。2011年9月,我重返位於深水埗區自己的教會事奉。為了對社區有所認識,加上當年事委會主席文子安牧師是我神學院的學兄和以前服侍機構的上司,他知道我的事奉轉變,很快就邀請我加入事委會。得到教會的肯定和支持後,我在2012年1月起代表教會加入事委會。除了因著邀請,我也認為應學效耶穌的榜樣,祂走遍各城各鄉去醫治各樣的病人,院牧事工亦是同樣性質的服侍。每個人也會經歷病患,當中感到孤單無助,需要得到關懷;教牧和親友只能限於探病時間去探訪,院牧就能在這方面有很好的配搭,隨時隨地關懷安慰病者與家屬。

盧:陳牧師近年更擔任事委會主席,你如何看自己以及事委會的功能與角色?你會如何形容院牧團隊,並彼此間的關係與合作?

陳:深水埗區雖然有很多教會,但並非很多教會可投放人力資源參與事委會。文牧師基於對我的信任而邀請加入,個人對院牧事工亦絕對認同,因此當我在教會的事奉穩定了,就以教會代表的身分成為事委,參與一段日子後才擔任事委會主席。我會以「花」和「泥」來比喻院牧團隊與事委會之間的關係。首先,深水埗區院牧團隊較長時期全都是女院牧,除了如花似玉,花亦具有生氣、美善的象徵,院牧們代表著事委會,以前線的服侍呈獻在人眼前,令人看見也感到美善。然而,要令花健康而燦爛生長,那就需要健康的泥土。事委會一直擁有優美的傳統,核心事委十分穩定,彼此有默契和信任,因此很容易就能協調,這些都是「好的泥土」。作為新加入的成員,我看自己如新泥摻入其中,帶來新的養分。事委會與院牧部是夥伴與同工的意味較多,管理的意味較少,院牧們都很自律及可信任的,因此安心放手讓她們去服侍。

盧:作為教牧,你認為如何可以有效地推動堂會和弟兄姊妹持續支持和參與院牧事工?弟兄姊妹在服侍中又有何體會與得著?

陳:以個人的教會為例,其中一種參與就是支持我成為事委會成員,當然亦有透過奉獻支持院牧事工。至於弟兄姊妹的參與方面,教會每年都會安排不同團契輪流參與聯合步行籌款,另外每年亦會動員支持明愛醫院的聖誕報佳音活動,讓弟兄姊妹知道在醫院服侍機會的寶貴,並較具體地認識院牧服侍的意義。有些弟兄姊妹在參與服侍後表示,透過親身接觸病人,感受到這是「不離地的服侍」,除了更肯定院牧的服侍,甚至探訪病人後仍不忘病人的眼神,事後繼續為病人禱告記念他們的需要。

盧:院牧同工都需要不斷裝備、反思與整合,你如何看持續進修的意義?事委又如何支持前線同工的在職學習和培訓?

陳:事委會絕對肯定和支持院牧持續進修,這能幫助院牧的服侍保持高水準。院牧作為牧者,不只是關心病者的感受,同時需要牧養病者的靈性需要。事委會信任院牧聯會推介的課程和講座,一方面沒有制定院牧進修的要求,也不會指定他們要報讀甚麼課程;現時院牧會主動申報持續進修的情況,事委會亦會按實際情況提供進修津貼,並會適時檢討津貼是否足夠。

盧:對於在醫院裡提供心靈關顧,具備「專業」的質素既是醫護團隊的期望,也是院牧進步的方向。你如何看院牧專業發展?事委會對於這方面的認識和意見又是如何?

陳:個人認為專業發展象徵與時並進、精益求精、自強不息,聖經的教導亦沒有說我們只停留在原點而不求長進。或許有人憂慮專業發展會令人忘記服侍的初心,個人並不認同,因為信徒的生命成長不是為了追求他人的認同,所以院牧追求專業發展亦非只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故此不應忘記自己的初心。現時院牧同工的整體形象已更專業,服侍質素正逐步提升中,事奉時更有自信,不會看自己是次一等的,院牧亦認定醫院就是他們服侍的牧場。

盧:可否給院牧團隊欣賞和勉勵的話?2019年是院牧服務35周年,你對未來的院牧事工又有甚麼期許?

陳:深水埗區的院牧事工是一個實事求事的團隊,雖然一直希望增聘人手,但在聘請同工方面,我們謹慎處理,寧缺勿濫,不希望一下子有太大的發展。個人期望團隊能健康地以梯隊式自然發展,團隊內能一棒接一棒地栽培下一梯隊去承傳這服侍。至於對院牧事工整體發展方面,個人期望更多市民大眾對院牧服侍有更多的認識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