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見

編‧見

 盧惠銓  

轉瞬之間,因應事工的需要,接手編輯工作已兩年了。對於一個門外漢來說,《慈聲》的出版得以延續,全是上帝的恩典。祂讓編輯團隊經歷恩上加恩,力上加力,並感動同道與讀者們繼續支持與鼓勵,鞭策我們不斷改進。

「編•見」這欄目,原意是分享編者之見。迎接新的一年,內容與編排上稍微改變,既是源於看見需要,也是行動,反省,行動的結果。變,不是為了噱頭,或求革新形象,提升新鮮感,而是要回應事工發展的需要及時代的轉變。變,亦不是為了捨難取易,而是為了持守甚或提升內容質素。變,也不一定要完全更換取替,而是繼續優化,力求進步成長。然而,改變往往帶來挑戰,包括稿源的限制、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人力資源不足等。

多年以來,參與院牧服侍的同道,「做」的多,「寫」的少。但若要藉著文字推動院牧事工,就必須把「做」得好的服侍寫得好。院牧聯會仍然堅持《慈聲》不只是一個機構的出版刊物,而是致力匯聚眾院牧團隊的集體創作與合一見證。所以設定不同的欄目,每一期邀請各院牧團隊參與其中,包括事工委員會委員、院牧、CPE學員或督導,以及院牧義工等等。內容方面則有個人病患親身經歷,院牧的成長、蒙召與事奉分享,牧關教育的體會,探訪體驗與反思,還有全人醫療護理的理念與信仰基礎。涉及的作者愈多,內容愈多元化,當中所需要的溝通與編修功夫便愈多。雖感吃力,但是值得。從來堅持都是要付上代價。

近年,每次有機會向專訪嘉賓或其他支持者推介《慈聲》的時候,總會提到這份刊物約有一半篇幅,是報導過去兩個月全港各院牧團隊的最新動態與各方迴響,這正是《慈聲》獨特之處,亦有別於其他牧關期刊與雜誌。過去一年,隨著各院牧團隊分享的內容篇幅增多,這部分也愈來愈豐富充實,甚至有時顯得有點擠迫充塞。這可說是一個可喜的現象,表示各團隊的服侍與發展正在不斷成長中。有見及此,從今期開始〈動態•傳真〉的整體篇幅也相應增多了,希望讓讀者們看得更清楚、更舒服。

偶爾間心裡也會好奇,到底編者所見的院牧事工與讀者所見的有多相同與差異?推動天國事工,固然要與時並進,卻不宜人云亦云,盲目跟風。正如聖經所說:「…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羅12:17下)適當的疑惑能刺激反省,有助我們不斷求進。有您恆久的支持,讓院牧們有機會服侍、反省、再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