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上清心的服侍 – 陳麗嬋

獻上清心的服侍 – 陳麗嬋

 梁婉琴 

約了浸信會醫院的陳院牧訪問,早前她已給我清楚的指示,所以很順利便找到院牧室所在之處。陳院牧招呼我到她的辦公室坐下,並再三提我如需調節冷氣溫度便讓她知道。感謝她的細心,更欣賞她觀察入微,她靦腆地說應該是自小訓練出來的。

童年時的大家姐

原來陳院牧是大家姐,對下有兩位妹妹。雖然她的媽媽是個全職主婦,但一個照顧三個還是吃力的,所以從小她已學習照顧兩個妹妹,甚至要幫細妹妹洗澡。還以為兩位妹妹會比大家姐更得寵愛,陳院牧卻說父母對三個女兒都同樣愛錫,沒有偏心,而且她感到做大女兒的幸福。「小時候爸爸常常和我拍照,相比起兩位妹妹,我有最多珍藏呢!」她邊說邊從手機找出童年時和爸爸的合照給我看。

上一代多是嚴父慈母,但陳家的組合剛好相反。陳院牧形容爸爸十分慈祥,性情溫和,不會對家人亂發脾氣,更甚少體罰。「媽媽對我們的管教比爸爸嚴厲,當我們太頑皮時,她就會責打我們。」不過陳院牧明白媽媽是給她們愛的管教,而且從中培養了她的自律和責任感來。雖然性格偏向文靜,不過陳院牧的童年生活是愉快和活潑的。「我們居住的舊式公屋,四戶門口互相對望,所以媽媽很放心我們和鄰家小孩一起在屋外玩耍。」

陳家三姊妹既是姊妹,更是同學,因為她們都就讀同一間小學和中學,而大家姐也是兩位妹妹的補習老師。「爸爸媽媽都讀書不多,而且教導和愛護妹妹也是做姊姊的責任,我十分享受這個角色!」除了樂意,她也是有能力去做,因為陳院牧本身就是讀書的材料。不過,考升中試那年,她卻因病進進出出醫院,甚至要向醫院申請出院去應考。

人生第一次住院

陳院牧在十一歲那年身體經常出現水腫,最初也不以為意。後來經醫生診斷才知道她所患的是慢性腎炎。人生第一次入住醫院就是在她讀六年級的時候,而當年區內瑪嘉烈醫院剛好落成啟用。「我還未到十二歲,仍可以入住兒童病房,所以護士姊姊都叫我『大女』,因其他小朋友都比我細。」住院的日子不算苦悶,因為有其他小朋友為伴。醫生為她抽過兩次腎組織,雖然痛楚,還能忍受得住。相比起患血癌的小朋友,他們在抽骨髓時的淒厲哭聲,她說至今仍然記得。

陳院牧在整個中學階段裡,因身體緣故不能上體育課,而且長期服食類固醇等藥物,使瘦瘦的臉也變得圓圓起來。升中四那年,她在學校承擔了不少崗位,或許壓力過大,以至血壓太高要入院接受治療。由於她十分擔心腎病覆發,所以決定退學,並報讀了一所夜中。「不過最終我沒有退學,實在要多謝一位同班基督徒同學,她的信仰經歷給我很大的鼓勵。」之後陳院牧跟這位同學參與學校的團契,並在一次佈道會決志信主。由中五起她就開始穩定的教會生活。

從經歷到回應呼召

升上預科後,陳院牧的身體改善多了,不但可以停藥,而且可以重上體育課。雖然要應付中七高考,但當她見到學校團契的需要,便毅意承擔,一邊服侍一邊努力讀書。最終她考入了最高學府,「我其實一心想讀社工,但知道自己還未能突破內斂的性格,也感到有需要加強思考和分析力,最後決定主修了社會學。」畢業後陳院牧當了半年代課老師,之後加入了一間服侍傷殘人士的福利機構負責行政工作有十一年的時間。

大學時期,陳院牧在信仰和學術上都認真追求,除增進了知識,也多了批判思維。八九民運所帶來的衝擊讓她對信仰有更多反思,而在工作上亦遇到不少人際關係的學習。只是沒想過在1994年發現患上癌症。「雖然要走過那段艱辛的日子,但感恩有弟兄姊妹與我同行,同事和上司又體諒和給予支援,深深經歷到從神而來的保守與平安!」那知才完成所有療程,醫生竟懷疑她癌病覆發,幸好最終只是一場虛驚,卻提醒她生命並非自己可以掌握。

陳院牧走過了死蔭的幽谷,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認真思考人生餘下的方向,並切切求問神的心意。因當年在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化療,她認識了院牧同工和病患探訪服侍,於是付諸了行動。「心裡有一份負擔,希望可以鼓勵病人,並且和他們分享愛的福音。」神把這個負擔繼續放在她心裡,經過祈禱等候並與牧者分享,她於1999年進入中國神學研究院接受裝備。畢業那年,她在那打素醫院修讀了一個CPE單元,完成神學訓練後的三年她在靈實醫院參與靈性關顧服侍。2006年在浸信會醫院繼續修讀CPE及完成駐院課程,2008年9月正式成為院牧。

讓愛的服侍傳承

從親身經歷到病患關懷體會,陳院牧一再認定癌症病人是她的服侍對象。「自己也是過來人,實在明白其中的心路歷程,而且患癌的病人越來越多,服侍的需要也是有增無減。」陳院牧感恩在一個基督教背景和有較多資源的醫院裡服侍,團隊有較精細的分工,也可以有更多條件發展專科牧養。不過硬件固然重要,軟件才是最重要。「技巧只是工具,牧者的性格、經歷,以至其人觀、神觀都是關鍵。」從服侍中陳院牧更加體會牧養果效與個人素質的關係。

除了專注院內的關懷服侍,陳院牧盼望自己也能整合經驗,與牧者和肢體們分享。「我們應該回餽教會,裝備弟兄姊妹,讓愛的服侍傳承下去。」陳院牧會繼續把這個負擔放在心裡,祈禱交託。她在忙碌的服侍中,更感到持續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為牧者都仍會有個人障礙,需要面對和突破。「除了有負擔和能力,更需要有『清心』,這樣才能獻上更美的服侍。」陳院牧以此勉勵同工,更是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