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里路  同心踏步

第二里路 同心踏步

 程牧遠 

一連五篇〈銀禧倒影〉,簡略的回顧了過去25年院牧服務的歷史,也概述了院牧服務的理念和院牧團隊所作的努力。這篇是〈銀禧倒影〉系列的最後一篇,就讓我們回顧之際,也作前瞻。

在過去25年,最先的10年可算是拓展期,整個事工的焦點和重心都在各區開展院牧服務。但過了院牧服務十載情,大家感到拓展方面已經有了成績,如何完善院牧服務的質素,就開始受到關注了。當年院牧聯會就提出「全港院牧是一家,第二里路齊步跨」,作為發展的方向。

對於開拓,很容易有一個清楚的目標和衡量的標準,但對於完善服務的質素,不論是如何著手,怎樣衡量,輕重先後又如何取捨等等都是問題。何況香港的院牧服務不是由專業啟動和帶領,而是從使命與愛心出發;換言之,大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不斷的積累經驗和資源,以期達到目標。

羅杰才牧師把院牧服務分為主要三個時期(「給關心者的信」09年7月),第一個是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是成長期;第二個是90年代中至2000年中,是成型期;而他指望在2000年中以後,院牧服務可以進入成熟期,即是院牧服務達到完善質素的目標。換言之,就是完成第二里路的要求。

談到第二里路,最惹人關注的當然是院牧的質素,又因為院牧的質素與CPE訓練密不可分,因而CPE訓練不論在過去或將來都會成為焦點。從今年5月份〈銀禧倒影〉的〈臨床牧關教育CPE在香港的歷史與發展〉,大家可以清楚過去20年CPE訓練發展,可說是為「第二里路」提供了很重要的幫助。時至今日,CPE訓練算是已經廣得認受。不單院牧們力求進修,就是不少神學生和教牧同工也踴躍參與。

充足的訓練固然是素質提升的主要條件,但院牧服務是否達到要求,還需兼善其他範疇。過去十多年,院牧聯會透過《慈聲》和在職院牧研討會、院牧日、神學生醫院牧關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功轉化「醫院福音工作」等如「院牧服務」的誤解。如果說院牧服務有形的發展有分第一里路和第二里路;那麼院牧服務在理念上的第二里路,就是成功的讓所有人認識「院牧服務」並不等於「醫院福音工作」。因為「心靈關顧」所觸及的層面和範圍,遠遠超越簡單的「床邊佈道」或「醫院福音工作」。將兩者清晰的分別,非常重要,但卻一點也不容易,就是在今日,院牧仍要不時向教會和義工們耐心的解釋,才能使他們明白。而在進行病榻關懷時,仍會不時發現有人操之過急,沒有在「心靈關顧」方面做好功夫,一下子就急著要「床邊佈道」。這都是關乎「院牧服務素質」的問題,也是在「第二里路」要不斷努力的事情。

回顧走過的25年,第一里路的成果是明顯的;第二里路的成果,就不容易清晰標記出來。但這不表示在第二里路上沒有進步。首先,院牧服務的理念和形像,很明顯是不斷深化和普及化。今日,院牧已是一個被公認的界別,「心靈關顧」亦是一個被教會和社會所接受的一項有意義的服務;而在醫院範疇,則由前線員工到管理層,對院牧服務不單毫不陌生,而且予以相當讚賞,這都可算是這25年來所取得的一個最重要的成績。

關於院牧服務專業發展方面,經過了整個院牧團隊多年的耕耘努力,今天已經到了一個轉捩點,就是如何把院牧個人的專業和服務的專業,以一種客觀和被公認的形式確定下來。這是任何「專業發展」都必須要過的「虎度門」。《戰國策、秦策》中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就是末段是最艱難。因此,雖然過去十多年,無論是各院牧室或是院牧聯會,大家都為「第二里路」付出了不少心血,而且亦得到不少成果。但當要再進一步納入一個嚴格的專業要求,並正式組成一個專業組織;外國和本地的經驗都告訴我們,當中許多的差異、矛盾、利害、關係,都會成為阻攔,要一一的克服它們,絕對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

院牧服務走向專業發展,最關鍵的是院牧要有專業訓練,並且得到專業的評定,那麼如何訓練和評定,由甚麼人訓練和評定,將會是最引起關注的事情。另一方面,除了院牧之外,整個院牧服務所包括的義工訓練、義工服務的管理、服務質素的評估等等,都是不可忽視的部份。這些無疑都必需得到地區院牧和事委會的配合,如果各區院牧和事委會彼此間不能取得互信互動,就不可能取得成果。這都是前九十里易走,最後十里難行的原因。為了推動這一切順利發展,2010年院牧聯會得到資深的CPE督導盧惠銓牧師加入,全力負責推動院牧專業發展,因此期望銀禧過後,院牧服務的第二里路,可以舉步踏過「虎度門」。

或許有人會問,香港的院牧服務以地區醫院為主,而主要支持則來自教會,而教會主要關心的是福音事工。為何要如此費力在專業發展,走第二里路?關於這個問題,相信日後盧牧師必可以具體的回應。在此文結束之際只想重申,醫院作為一個重視專業的地方,院牧服務如果忽略了在專業能力和資格上的要求,必然難以得到院方和醫療人員的信任和尊重,最終更可能會被淘汰出「院」。而香港是彈丸之地,所有公立醫院都歸由醫管局管理,因此專業的發展亦應從一致角度去考慮。雖然這樣是艱難的,但結果卻一定是最合乎整體的益處,包括對病人、對醫院、對教會、對院牧和事委。如果合一是上帝的心意,那麼對上帝這也是最好的回應。

(銀禧倒影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