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孤魂野鬼」的世界

告別「孤魂野鬼」的世界

 邢福增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 
孤魂野鬼的世界

對中國人來說,農曆七月內全港各地有各種以「盂蘭勝會」或「中元普度」為主題的活動,大街小巷亦滿佈人們拜祭後遺下的紙錢、衣紙、香燭、米、豆腐和芽菜等。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在我們生活的此時此地之外,存在著另一個世界──孤魂野鬼的世界。

作為基督徒,教會的教導是這一切都是中國人的迷信陋習,鬼節是拜偶像的異教。但中國宗教研究的論著又說儀式反映出中國人對亡者有情,即或與自己全無關係的孤魂野鬼,也希望他們得到安息。內心不禁問:這是迷信?還是有情?信仰與文化間的張力,在此表露無遺。

人死後究竟往何處去呢?死後是否仍有靈魂?死後的世界是怎樣一回事?儘管中國人流行「人死如燈滅」這句話,但大多數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存活在另一個世界。鬼和人一樣,有喜怒哀樂,有知覺,在日常生活上有種種物質需求。鬼魂的世界幾乎就是活人世界的翻版,兩個世界之間也有著緊密的互動關係。人有賴鬼魂的庇佑,而鬼魂則有賴人的供奉。在正常的狀態下,這種關係存在於具有血緣關係的祖先和子孫之間。因此,華人社會形成了一套對待死者的模式:透過特定的喪禮葬儀式和葬後定期與不定期的祭祀活動,以安置死者的遺骸和靈魂,使其在另一個世界得以安然生活,藉以獲得死者的回報和福祐。死者若是「壽終正寢」,經子孫予以安葬、祭祀,則成為所謂的「祖先」。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善終」,這些便成為「不得好死」的鬼魂,一般稱為「厲鬼」。厲鬼無法在另一個世界安息,他們往往會回到活人的世界,以威嚇和恐怖的手段,來洩恨或覓食。至於沒有子孫祭祀供奉的鬼魂,也成為「孤魂野鬼」了。

生命苦難的清單

傳統中國把孤魂野鬼按其死因分成十類:盜賊殺害、投河溺水、自刎自縊、懷孕胎傷、塚訟徵呼、妖邪剋害、冤債仇讎、草藥毒死、沈疴伏連、獄內身亡。當然,實際上死於非命的情況,並不止這十類。無論如何,在「孤魂野鬼」背後,正是一份生命的苦難清單。為何人要自殺?有誰願意胎兒胎死腹中?悲哀不僅是「死亡」的結局,而在死亡背後人生的悲痛!試問誰想死於非命?但現實卻是,意外橫逆根本難以避免。

人生的無奈,又豈只恐懼死於非命呢?難道死於「正」命,或是自然死亡就會好過一點嗎?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律,沒有人能夠豁免。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來9:27),主耶穌也說:「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太7:27)「有生必有死」,死亡是每人都要面對的,但很少人能夠以平常的心境來面對死亡。

正因為我們擺脫不了死亡,傳統的普渡祭典也不因時代變遷而消失,反而在現代社會普遍可見。試幻想一下,假如有一部時光隧道,帶您回到一千年前的農曆七月,您會發現那時的盂蘭勝會、中元普渡的儀式及內容,跟今天大同小異。又假如數百年前的一位古人「復活」,看見一些拜祭死者的儀式時,他也不會感到陌生,所奇怪的,只是生人燒給死者的東西中,有一些是他不懂的。畢竟,這些「紙紮」的東西也是「與時並進」的,那些手提電話、電腦、美元、家庭電器等,確是「現代」的產物。

生者的需要與心理

試想想,這些儀式說明了甚麼呢?為甚麼生者要為亡者預備那麼多「東西」?就是因為生者相信死後有另一個世界,亡者在那裏繼續生活。其實誰人告訴我們,人死後仍要住大屋,買東西,上網,交稅、娛樂、享受呢?沒有,這一切都是出於生者的「假設」而已。靈魂觀念的產生,源於原始人對死亡的恐懼,不承認死是生命的終結。靈魂的觀念讓人相信死後仍有脫離肉身的生命。我們都是從「已知」去想像「未知」,生者按在生的經驗投射出死後的世界。

這種心態反映生者的焦慮、疑懼,正因為人不認識生死世界,生者唯有假設在死後世界,可以為亡者預備各種所需。記得十多年前家父病逝,我以基督教的儀式為父親料理後事。當時有親人知道我不會燒衣紙後,十分難過。因為先父對他有恩,他擔心我不燒給父親,父親在另一個世界不得溫飽,於是他逕行燒東西給先父。

其實,每一個在生的人都明白,有一天自己也會死亡。當生者供應亡者在另一個世界的需要,甚至是聘請僧道來打齋、超渡時,也期望有一天當自己死去時,至親會作同樣的事。否則,沒有後人的香火供奉,就會淪落為「孤魂野鬼」。

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中國人也有一套死後審判的觀念,稱之為「報應」或是「輪迴」,都強調按著人生前的行為,在今生或來世予以報應,總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都期望可以早登極樂世界,而不是在地獄接受各種的刑罰,或是輪迴作畜牲,或是變成孤魂野鬼。但試問有誰能保證自己一生沒絲毫過錯?所以,打齋超渡亡魂,便成為生者為亡者袪除前冤宿債,懺悔解罪的唯一辦法。死者靈魂因此可以獲得拯救,免除種種痛苦,早登極樂。

勝過死亡與承載苦難的生命

我們對亡者存悲憫固然是好事。但所作的一切,是否只是出於生者對死後世界的想像?死亡帶來恐懼,但生者所作的一切,真的可以除去人心底的不安?打齋超渡,究竟只是令生者「心安」,還是真的可以救贖亡者的靈魂?

主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中國人所作的一切,就「世人所賜的『平安』」,但這能真正給予我們平安嗎?還是仍有揮不去的憂愁,驅不去的膽怯?甚麼是真正的平安?

基督教信仰相信,死亡並非終結。基督徒離世,並不是帶著恐懼與不安,因為主耶穌把最貴重的東西,就是祂自己賜給我們。昔日主耶穌為救贖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用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因此,我們不需要人世間的普渡,或是超渡儀式,唯有主自己的救贖,才能真正免去我們的債,拯救我們的靈魂。同時,主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表明祂勝過了死亡。主耶穌應許,有一天我們都會復活,這是真正的平安。我們不需要世人想像出來的死後世界,那裏滿有恐懼,沒有真正的平安。信主的人清楚知道死後靈魂是安息在主的懷裏,並等待主再來的一天。

靠著基督,我們能得著永生盼望─這並不是世間給予虛假的盼望,或是人自我想像出來的出路,而是創造天地的上主應許賜下的。同時,我們因著信仰的緣故而活得有勇氣,有力量,有盼望。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甚麼是豐盛的生命呢?基督徒也是人,會走過生、老、病、死的人生路,也無可避免地經歷人世間的苦痛,但因著耶穌基督,可以有力量地面對。基督徒的不同,並非我們比別人順利亨通,而是即或在困難中,因著信仰而讓生命更有韌力,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不被痛苦、以至死亡打跨,勝過人世間的苦難與死亡。這就是豐盛的生命。保羅說:「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林前15:55)為甚麼他可以向死亡誇勝?他說:「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得勝」(林前15:57)。耶穌基督已勝過死亡,所以我們也不用懼怕死亡。如果我們連死亡也無所懼怕時,生命便活得與別不同了。基督徒也會死亡,但我們知道,死後並不是不可知的世界,而是安息在主懷中,等待復活的生命。

生命最重要的,並非壽夭禍福,而在乎生命的質素。有人活得短暫,甚至死於橫逆,但他在活著的日子,因信仰基督耶穌的緣故,在生時努力實踐基督的教導,愛神愛人,活得精彩,活得有意義。這就是豐盛的生命。主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