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施原來在香港浸信會醫院事奉快將20年了,最近更升任為資深院牧。雖然事奉的年資不淺,但她卻仍是像當初一樣充滿活力和幹勁,更是好學不倦。她說自己喜歡思考,並會為自己設定清晰的目標。每當確立了方向,就會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然而愛思考的她,也有好動的一面,年青時更是一名運動健將呢!
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由中一起她就希望能夠代表學校參加田徑比賽(跑步),中三那年她的願望成真,被選上參加八校聯運,就在努力迎戰的日子,發生了一件驚險的事情,並且改變了她人生的跑道。「那天早上我如常練跑,由牛頭角跑上樂意山的山徑,不知怎的突然暈倒,而且完全失去了知覺。當醒來時只見身邊有一些晨運客,他們見我甦醒過來,便連忙扶我下山。」醫生檢查後,沒發現身體有甚麼毛病。只是這次休克的經驗卻令姚院牧小小的腦袋開始思考死亡和人生的大課題,可惜她卻始終想不出答案。直到中四那年,她看了《輪椅上的畫家》,令她對基督教信仰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就開始跟同學返教會,並隨後在佈道會中決志信主。
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就立定心志要走在「跟從主」的道路上。她熱心追求信仰的知識,又經常參與佈道,領人歸主。89年,她回應神的呼召,進入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接受裝備。「由於我有很強的佈道心志,所以一直都鎖定要在教會事奉,沒有想過別的可能。」只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實習時的一個探病經歷改變了她的事奉方向。「我應一位姊妹的要求,到醫院探望一位病人,她是被丈夫用漒水淋致面容嚴重受損。看著她,我真的不知說甚麼,只懂耐心聆聽她的訴說,並用詩篇廿三篇安慰她。」往後半年,姚院牧持續地探望她,最後這位女士更信了主。「這個經驗讓我體會到原來『牧養』可以是這麼有血有肉的,並且不是在神學院裡可以學得到。於是我決定向老師申請,希望最後一年可以到醫院去實習。」神學院接納了姚院牧的請求,並安排她到浸信會醫院實習。
要跑在當跑的路上
一年的體驗,姚院牧發現自己對牧養病人和醫院服侍越來越有負擔,在畢業前兩個月,院牧部更邀請她留下來當院牧。但她知道母會也有意聘請她為傳道人,於是禁食禱告,迫切尋求神的心意,最後清楚認定了醫院就是神要她事奉的地方,便鼓起勇氣與母會分享自己的領受,雖然教會對她的決定感到可惜,也多番勸進;但她心意堅定,因知道自己要跑在當跑的路上。
93年進入醫院服侍,姚院牧活力十足的穿梭病房,但94年一個意想不到的「病」,卻使她停了下來。「某天醒來,我發現自己的頸僵硬了,右邊身好像動彈不得。醫生初時也診斷不出原因,只告訴我情況嚴重,要我住院和接受治療。」就這樣,姚院牧脫下了院牧的袍子,換上病人的衣服,臥床足足14天,而且往後康復的路程,更是十分漫長。在無奈和疑惑之中,姚院牧卻又有所領悟。「我當時正在修讀CPE暑期課程,所訂的學習目標正是『與受苦的人同行』,只是沒想到神要我先學習做一個病人。」經過5個多月的物理治療,活動能力總算是好轉過來,在醫生同意下,姚院牧再次回到崗位去。「那一段頗長的日子,要天天帶著頸箍去探病,但病人反而很歡迎我,他們簡直把我視為『病友』了!」親身體會病患的痛苦和病人的心路歷程,並深切思考道成肉身的涵意,這些都成了姚院牧寶貴的牧養資源。
我已不再是一個人走
兩年半後,她的頸患完全痊癒了,她隨即開展進修計劃,並且報讀基督教研究碩士,目的是要讓自己事奉的路跑得更好更遠。除了事奉、進修,她又參與不同的義工服務,例如服侍愛滋病人和戒毒者等,更曾獲最佳義工獎呢!2000年她完成碩士學位後,更應神學院邀請在晚上教授神學預科班。沒料到神在這裡給她有一個暗暗的安排。
02年她又遇上另一個嚴峻的考驗。「我的父母相繼證實患上腸癌,而且爸爸的情況十分嚴重。這次我深深體會病人家屬那份惶恐、擔心和難過的心情。」但靠著神的恩典和力量,姚院牧成了安慰的使者,並且一直陪伴爸爸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感恩的是爸爸不僅在離世前得著救恩,他更和妹妹解開了他們數十年的心結。神所賜的實在超過我的所想所求!」
一路走過來,姚院牧都有著清晰的目標和計劃,只是人生大事卻沒有些微頭緒,但神所預備的卻是美好。「我早在神學預科班認識我的丈夫,但當時他只是我的學生,彼此完全沒有想過感情的問題。04年,在一次宣教祈禱會上再次碰面,發現原來大家對國內宣教都有負擔,就多了事奉和生命的分享。他一直也有奉獻心志,所以才報讀神學預備班。07年我們一起踏上紅地毯,09年他更決定放下律師的專業,回應神的呼召。」姚院牧的丈夫今年8月將會神學畢業,而姚院牧也由06年起在崇基神學院修讀部份時間神學碩士,現正努力完成論文。「讀神學碩士,一方面是應美國APC協會檢證後的持續專業進修,另一方面就是嘗試把自己事奉多年的牧養經驗、生命經歷,聖經和神學知識作一次整合。」
問姚院牧是否已有下一個目標,她帶笑地回答:「如今我已不再是一個人走,我和丈夫需要一起尋求神的帶領,無論如何,我們相信神必帶領我們走上最蒙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