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語談深:陳堅麗——真實不過的「屬靈操練」

牧語談深:陳堅麗——真實不過的「屬靈操練」

 梁婉琴採寫 

炎夏七月,烈日當紅,由青年會步行到信義樓還不要五分鐘,卻已充份體驗到那股逼人的熱力。站在窩打老道的交通燈前,對面是形態不凡的信義會真理堂,引人有一種屬靈的聯想。教堂能夠座落於黃金地段固然令人欣羨,但更重要的是教會對社群願意服侍的見證與承擔。經過教堂,沿斜路向上走,很快就到達信義樓。乘電梯直上四樓總辦事處,地方雖然不大,卻讓人感到那是一個實幹的辦事處。同工很快就帶我們進入會議室,陳堅麗監督馬上就帶着笑容進來。

真實不過的「屬靈操練」

一開始,陳監督就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分享對病患的體驗。原因是她曾於06年和今年五月因身體的毛病需要入院接受治療。「兩次住院都要進行手術,而且兩次都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作決定。」聽著令人感到當時的情況很緊急,但陳監督平靜的神態足以表達她當時並沒有慌亂,似乎還有一份堅定的平安。她分享雖然經歷過兩次手術,身體已無大礙,感恩之餘,她更有所體會。「疾病原來真的可以隨時發生,這兩次經歷讓我親身體會多一點作為病人的感受。」經歷真的能夠使人成熟豐富。

雖然陳監督現在負責的是總會的工作,但在以往一段很長牧會的日子,她已經體會到病患關顧在牧養事奉中的重要性。「我認為信仰的核心就是認識上帝、經歷成長並活出基督,在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實踐,而病患關顧往往能成為最具體的實踐信靠和愛心機會。而且要實踐的不僅僅是病患者,還有教牧和弟兄姊妹。患病的弟兄姊妹固然要學習如何在病中信靠神;但教牧要主動關懷和牧養病患者,並且給他們適切的安慰和陪伴,這也是一個信心和愛心的功課。弟兄姊妹用祈禱和具體的行動表達關心和支持,就體現彼此是『肢體』的關係。由此可見,病患關顧對信徒的生命和教會的牧養都是最真實不過的『屬靈操練』。」

對於教會是否應該要更多加強病患牧關的重視,陳監督立即給予正面和積極的回應。「教會的確有很多事工,如兒童、青少年、老人等,又會為信徒提供不同的事奉訓練;但對於病患關顧卻多是因應需要而做,即是說當有弟兄姊妹患病時,我們才會去探望和關懷。其實這是比較被動的做法,我認為病患關顧應該成為教會主動發展的事工之一,並且需要教育和裝備弟兄姊妹,讓他們更能掌握如何關懷病患的人或他們的家人。」對於陳監督提出這個全民皆兵的病患關顧理念,我們當然深表贊成。

善用病患的處境

至於如何教育信徒,陳監督進一步的闡釋。「沒有人會喜歡患病,但事實卻是每個人都可能要經歷老和病,所以教育信徒明白和接受病患是重要的。」她更指出隨著人口老化和疾病年輕化,教會內不僅有患病的長者,也有年輕的病人,而長期病患的也有不少。在分享過往牧會經驗時,她觀察到兩個現象。「我發現患病的人,特別是慢性病或長期要接受治療的,他們往往會否定自己的價值,對生活和事奉也容易顯得被動和消極,並會經常說自己再沒有用;另一方面,不少牧者因為想鼓勵患病的人,就會鼓勵或安慰他們:『快啲好番』!牧者當然是出於善意,但想深一層,牧者本身會否也不能接納疾病,因而忽略了病的『價值』?」

陳監督所指疾病的「價值」是如何從病患中學習生命的功課。「在病患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看生死,明白神如何看人的價值;學習如何接納和肯定自己,並接受別人的照顧;我們更可以藉著自己的經歷見證神,並鼓勵其他患病的人;所以病患之中也有發掘出正面和積極的意義,關鍵在於是否懂得善用每個病患處境。」作為牧者,能夠走在「困難」的前面,才可能帶領弟兄姊妹跨越困境。

把病患牧養做得更「專」

陳監督指出,不少教會都是趨向事工化和功能化,因此才會對於病患關顧和生死教育有所忽略。因此最近的一個例子使她感到鼓舞。「六月份,本會按立的五位牧師中的一位牧師,她對病患關顧特別有負擔,本身亦接受過CPE訓練,而且她在教會專門負責關懷牧養的事工,特別是病患者的牧養。由於教會十分肯定她的服侍,所以推薦她按立為牧師,現在她可以到醫院施發聖餐及在醫院為臨終的信主者施行洗禮。教會能夠如此重視對病患者的關顧,甚至有專職的牧者去負責,的確是可喜的現象。」牧者有這負擔,也許並非難得,教會有這樣的胸懷,卻是不多。但願這樣的服侍,得到更多的肯定。

提到專職,陳監督特別對院牧的專業發展表示欣賞。「回想80年代,當自己初牧會時,醫院的院牧人數很少,對他們的認識也只是『床邊佈道』。但經過了20多年,今時今日的院牧事工已發展得相當全備,更感恩院牧得到醫院的重視,並認同院牧的『專業』。教會能夠走進醫院去服侍病患的人,安慰心靈憂傷的人,正是實踐基督道成肉身的愛,我們一定要珍惜和努力。」陳監督期望院牧要把病患牧養做得「專」,以回應時代的處境和實際的需要,更希望教會也多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