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責任

愛>責任

上個月就職感恩崇拜前夕,媽媽因身體抱恙入住了一間急症醫院,結果住了兩個禮拜。這不是我第一次作為病人家屬進出醫院。八年前,爸爸也因癌病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才離世。崇拜當天,我趁著中午的探期,先到醫院看看媽媽,並告訴她傍晚時分不能來。她很明白,我也很安然。媽媽留院期間,我差不多每天都去看看她,或長或短,她總愛說:「忙就不用來罷。」真的,有一、兩天遇上兩個探期我都不便,就坦然相告,彼此釋懷。

我參與醫院院牧事奉多年,對醫院情有獨鍾。媽媽留院期間,我感到自己有點像微服出巡。從聯會辦公室回到醫院裡,特別留意時下醫療服務的現況,我看見那病房擠滿人,有許多天還要在走廊加床,醫護人員雖忙過不停,仍很有禮貌地回應我們的查詢和需要,十分欣賞。我也看見鄰床的病友手裡拿著《關心》,我當然沒有揭露身分,心裡卻滿是感恩。醫院的確是一個很需要關愛與福音的地方。

西方社會把照顧病患的主要責任,放在醫療體制、保險及福利政策身上,普羅大眾期望平日自己所付出的,到有需要時可以「供」其所用。傳統東方社會卻把照顧病患的主要責任,放在病者家人身上。香港是個中西文化匯聚的地方,現時超過百分之九十的醫療服務由公營醫療機構提供,然而家屬作為提供者及照顧者的角色仍舉足輕重。媽媽住院期間,我對她說:「你算好了,你兒孫多,每次探期我們總有人可以來看你,環顧左鄰右里,這不是必然的。」

我在這「微服出巡」的時間,對愛與責任的反思比較深刻:我探訪媽媽,是出於責任還是愛。醫護對病人當然需要有愛,但我相信他們的服侍是出自責任多於愛。他們每天交更,把照顧病人的責任傳承下去。作為病人家屬,我認為愛裡包含責任,但愛應多於責任。在忙碌的生活節奏裡,家人各有各忙。今天我不能來,你來;明天你不能去,我去。我們彼此分擔照顧媽媽的責任,互相包容體諒,不斤斤計較。然而,沒有人可以代替別人去愛。

院牧當然需要有責任感,卻更需要有從神而來的愛。這幾個月,我開始簽署院牧聯會的奉獻收據,看著每個關心者的名字,衷心感謝,也獻上感恩。相信您們所作的是出自愛多於責任。願神賜恩予您,祝福您,賜您平安。

你的弟兄
盧惠銓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