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政府推動醫療改革的其中一個方向,是提出全民醫保計劃,給予公眾進行諮詢。政府認為要幫助這政策能夠落實執行,並且行之有效,必須靠賴公、私營醫療服務的配合,務求達致「病者得其醫」。這種夥伴協作的關係,運作上公私分明,目標上公私不分。
想起院牧服務在香港的發展歷史,原來不知不覺間已有這公私共存的痕跡。二十世紀末,本港有五間基督教醫院先後開設院牧服務,包括: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1950)、香港浸信會醫院(1963)、播道醫院(1976)、基督教聯合醫院(1977)及靈實醫院(1977)。直至1984年院牧得以於首間非基督教醫院(葛量洪醫院)駐院提供服務,標誌著院牧服務正式進駐公營醫院裡。時至今日,經過三十多年來的推動與發展,現時已有三十七間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的醫院、六間私營醫院,以及個別私營醫療機構、護養及寧養院舍設有院牧服務。相比之下,本港基督教院牧服務的醫院覆蓋比率,在整個東南亞地區裡,包括:中國、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很是蒙恩與感恩。
事實上本地公營與私營醫院裡的院牧服務,有許多方面都是沒有多大分別的。第一、這服務是源自從上而來的召命,而非只是一種優化服務或亮點噱頭。第二、服務宗旨乃透過牧養關懷活現及實踐神愛世人的福音,而非只是一種助人專業。第三、服務必須遵照既定原則,同時也必須因應個別醫院處境制定具體運作。第四、這神聖的服侍必須得到地方教會及信徒的認同、參與和支持,而非只是經濟層面,更是事工夥伴。第五、院牧團隊的人手長期不足,限制了服務的質素與發展。第六、面對社會多元宗教及文化帶來的挑戰,院牧與醫護及教會合作需要更多智慧。第七、院牧必須與時並進,持續裝備與成長,提升生命質素及專業知識。第八、面對日益頻密的全球化疫情威脅,教我們學會珍惜服侍機會,並要常作應變預備。
香港的院牧界,過去既然領受了這豐盛的恩典,就必更要專心靠主,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用心繼續開墾耕耘醫院牧養的土壤,良善忠心地看守這個主所託負的牧場。但願您的關心與支持,也是公私不分,好幫助我們的院牧團隊,繼續緊守崗位。由衷感激,願主眷佑您!
您的弟兄
盧惠銓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