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港島西醫院聯網護理總經理/瑪麗醫院護理總經理/贊育醫院護理總經理 – 李麗賢女士
- 1982年獲香港註冊護士專業資格。
- 1986年獲助產士資格。
- 於1988及1991年分別取得理工大學護理系文憑, 及Health Care Education(Nursing)文憑。
- 於1992、1995及2001年分別取得澳洲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的 Health Science(Nursing)學士學位,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的Health Administration碩士學位, 及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的Primary Health Care碩士學位。
- 1997年 取得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人力資源管理文憑。 現正修讀英國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博士學位。
- 1991年任助產士教師、於1994年轉為護理管理工作。於1996年任贊育醫院婦產科部門運作經理, 2000年兼任瑪麗醫院婦產科部門運作經理。
- 2011年獲委任港島西聯網護理總經理暨瑪麗醫院及贊育醫院護理總經理。
□:李麗賢女士 ■:盧惠銓牧師 整理:梁婉琴
■ 訪問開始,可否先和我們分享你的入行故事?
□ 在我們的年代,中學畢業後對女性來說較熱門的職業是老師及護士。我的姨姨也是一名護士,但給我的印象是,這一行是辛苦的,因為需要經常值夜班。其實中學畢業後我曾任文職工作一段短時間,但發覺朝九晚五的工作對我來說太過刻板沉悶,心裡亦想找一份可以幫助人的工作;亦因為姨姨的影響,於是便投身護士行業。還記得媽媽說我會「捱」不過三個月,那知屈指一算,我入行已超過三十年了。
不過,那些年的學護生涯確實不容易,尤其是頭幾個月還未適應,午飯前老師示範護理程序,午飯後我們就要逐一實習及由老師評估。由於導師對實習的要求十分嚴謹,我感到有點壓力,在初時更加緊張得連午飯也吃不下。雖然要面對這個磨練,但我沒有選擇放棄!當適應過來,壓力就大大減少了。
■ 有沒有一些深刻的經歷,從中使你對護理工作更有使命和熱忱?
□ 記得還在學護階段,我在兒科病房照顧過一位大約九歲患血癌的小女孩,她的家人甚少來探望,但她很「乖」,很明白事理,知道家人為口奔馳的困難, 沒有因此而發脾氣,反而主動幫助護士 , 如蓋印、疊紙等工作 ,亦照顧其他小朋友,與他們玩耍,忘記家人不在身傍的恐慌。當我轉到另一病房實習後,心裡仍記掛她,後來知道她離世了,感到十分難過。但每當想起她那份助人之心,都會鼓勵我要為病人多行一步。另一位年輕媽媽,也是患血癌的,她的丈夫知道她時日無多,特意辭了工作,為的是希望盡量可以多陪伴她。最後,太太能夠在丈夫的陪伴下離世,丈夫雖然傷痛,卻是少了一點遺憾。原來,讓家人陪伴晚期病人是那麼的重要,這正正是臨終護理的一部分。雖然這些是多年前的經歷,卻常常提醒我如何平衡運作上的管理和病人及家屬的需要。
■ 後來為何對產科特別有興趣?當年從事助產工作有甚麼令你最難忘?
□ 作為護士和身為女性,我覺得要修讀產科,懂得「接生」,才是完整的學習。既然醫院是一個經歷生與死的地方,我倒也想體會迎接新生命的喜悅。在伊利沙伯醫院產科學校接受產科訓練,之後我被派回瑪麗醫院工作。適逢當年香港收容了很多越南難民,於是我被派到喜靈洲難民營的診所工作四個月,每星期四天而且晚上更要留宿及隨時候命。因當時難民營內有很多孕婦,亦有嬰兒出現肚痾情況 ;為了向準媽媽灌輸分娩 、餵哺和衛生的常識,我曾在星期六門診後多留一至兩個小時,安排講座,向她們講解衛生、分娩和餵哺常識,希望可以減低嬰兒因肚痾而需要入院,又讓孕婦明白生產時的情況。雖然在喜靈洲的日子不算長,卻是很難得的體驗。
■ 由最初的前線護理工作,到後來參與教育和行政管理,當中有何發現和體會?
□ 雖然臨床工作可以第一身照顧病人,但只盡一己之力是不足夠的;若果要影響更多人做好護理工作,就得從教育入手。當時剛巧有個進修機會, 我被派修讀一個護理教育的文憑課程,修畢後被派到伊利沙伯產科學校任教。經過幾年的教學經驗,見證著學生一一畢業並進入產科服務,心裡既高興又有滿足感。但要影響臨床服務和提升質素則需要有管理的知識,於是我再進修有關管理的課程,及後在贊育醫院擔任病房經理的工作。慶幸在贊育醫院工作時有很多空間讓我整合和發揮,讓我明白知識和運作兩者可以如何配合得更好。我更在1998年得到醫管局內產科部門運作經理們的支持,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目的是推廣母乳育嬰。時至今日,各產科醫院的目標就是要成為「愛嬰醫院」 。
■ 當年贊育與瑪麗醫院的婦產科合併運作,過程中有甚麼挑戰和學習?這些經驗如何豐富了你對護理的行政和管理?
□ 我想最大的挑戰是實際的協調,包括地方、人手,以至合作上的磨合,過程中讓我更體會到若大家都以服務病人為大前提,所有的分歧和難題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事實上,以病人為本正是醫院的核心價值,所以我也以此常常勉勵同事,尤其是年輕一代,因為他們有了知識還需要對病人有同理心,亦要懂得從病人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需要,多想一想、多行一步,這樣才可以提供適切病人需要的服務,達致專業的護理水平。
■ 除了專業的護理,你對「全人護理」的理解又是如何?對於院牧為病人及家屬提供的心靈關顧,你有甚麼觀察和意見?
□ 「全人護理」是指對人身、心、靈上的照顧。但很多時因為工作的繁重,大多側重身體上的照顧,病人的需要其實往往也只能按我們的專業判斷去做,並不一定是病人心裡所需。當然,從護理角度出發,我們都會先以病人的治療或康復目標為大前提;但若能夠同時照顧他們的心靈需要,對於整個治療或護理的效益也會有所提升。感謝院牧多年來在醫院服務,為病人及家屬在心靈上的需要提供關懷;當有需要的病人遇到突如其來的壞消息時,院牧的關懷和安慰都會有助紓緩對方的情緒及心靈上的需要,讓他們在無助時得到支持,所以院牧服務在病人的心靈關顧上肯定發揮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