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底神學畢業後約一星期,我便開始修讀夏季CPE課程。很多神學院同學、教會肢體和朋友,都問我為何要這麼趕急修讀CPE呢?要回應這些問題,我發覺以下的比喻最適合不過:之前讀神學,彷彿是升空探索,神的話語及神學理論好像茫茫星際,開闊了自己的眼界,體會人的渺小;而CPE卻像地心探險,探究自己的心靈深處,學習察驗人的情感需要,同時好好滋潤自己去牧養羊群。所以,我熱切地期待著展開這次「地心探索之旅」。
渴求旅程
讀神學的期間,每一天都為功課、考試、實習、學院活動、家庭事情極度忙碌。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求我們不斷付出,甚至透支。回想當時,我忙亂到一個地步,未能集中心精神於課堂學習,思緒被一連串問題佔據著:「將來作牧者,就是這樣的嗎?怎麼辦?誰來牧養我?」就在這時,想起師長曾經提醒:「作牧者的,最首要是要好好牧養自己,要有計劃、目標。」可是,我即使向教會牧者請教、閱讀屬靈書籍,感覺上都未能得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後來,有一位師長推薦我報讀暑期CPE課程,認為這課程對人、對己的牧養有一定幫助。我就是懷著這份渴求,決意騰空暑假檔期,排除一切事奉和玩樂的安排,為報讀這課程作好準備。
透過甄選面談,我更清晰了解到這課程是很重視學員的自我反省。過程中清楚記得自己分享到曾很深刻地體會神的愛,這份愛對我是很重要的。不知何故,我竟然泛起了莫名的激動,突然淚水奪眶而出。當時,我真的被自己的反應嚇倒了!面談後,那份莫名的激動不斷湧上心頭。我問自己:「為何這樣激動呢?究竟為甚麼?我竟然真的這麼不認識自己?!怎麼辦?我可以怎麼辦呢?!」因著想不到答案,覺得極之沮喪,更不願多想會否被取錄。我懷著不存期望的心情過了幾天,後來竟然收到取錄通知!當時我想到:「果然,『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天父既給我這機會去進深認識自己,就要全力學習啊!
旅程開始
課程正式開始的時候,我發現除了督導之外,還有幾個陌生人,我們互相稱呼為「同儕」。學習過程中同儕會有很多分享及互動。初時,我對此有一份抗拒。因為一直以來,無論在家庭、工作、學習等,我都較為獨立,需要較多的個人空間。分享和互動會耗費我很多的精神和力氣!心裡想,神學反省、認識自己、關懷牧養等,都可以個人學習,用不著這麼多互動吧!同時,課程亦要求每一位學員需為自己訂立學習目標,這使我更感苦惱。因為根本不知道應該學甚麼,自己有甚麼學習需要?後來我在督導的引導下終於訂立了三個學習目標,但心裡仍反覆思量這些學習目標是否適切自己?
旅程體會
課程一周一周的過去,透過醫院探訪實習、與其他院牧、醫護人員的接觸、同儕間的互動、牧養技巧學習、個別督導及自修閱讀等,我漸漸體會當初訂立的學習目標,並非偶然或勉強拼湊而成。過程中神賜予督導智慧,早就看透了我的學習需要。單元進行期間,我逐步看見自己的境況、心靈的狀態和內心的貧乏。記得督導常常說:「怎樣的牧者,便有怎樣的牧養模式,怎樣的牧養模式,也就有怎樣的羊群。」我絕對認同這說法,也是如此體會。同時,我也為自己過去感恩,能在一群滿有神的愛和智慧的屬靈前輩教導下成長。然而,每當想到自己將要成為牧者,內心深處那份空洞、貧乏和無力感,容易使自己感到舉步維艱。恐怕自己若缺乏愛心和耐性去牧養關懷,就難以建立生命;若沒有主動表達自己的動力,就難以與人連繫。在CPE課程裡,我發現自己的牧養質素、個人生命和人際關係,都與過往的成長經驗有密切關係,且建構了負面和消極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模式。與此同時,我也深切體會課程所強調的「行動、反省、再行動」學習模式,十分重要和實用。我透過反省增加對自己的了解和接納,繼而突破自己的限制,進一步發揮恩賜和能力。更寶貴的是在這些發掘、發揮和突破背後,有可靠和充滿愛心的同儕支持、提醒和鼓勵。
旅程之後
經過十個星期的地心探險,因著督導的幫助和同儕的互動,我發現原來自己和各位同儕都有很多值得欣賞,甚至叫人羨慕的優點與美好性情。大家都是地心探險中所發掘出來的小寶石。返回地面後,我希望日後繼續將這小寶石打磨、雕琢,繼續透過「行動、反省、再行動」,作一個不斷成長、更新的牧者,好好滋潤自己的心靈,才能好好牧養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