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為本 家庭友善 致力推動全人醫治

兒童為本 家庭友善 致力推動全人醫治

專訪:香港兒童醫院行政總監 李子良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英國皇家兒科醫學院院員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兒科)
履歷:
李醫生首先加入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擔任兒科醫生,開展了其臨床工作。其後李醫生獲委任為瑪麗醫院副醫院行政總監。於2014年,李醫生轉職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質素及安全部,擔任總行政經理(質素與標準)。至2016年,李醫生正式獲委任為香港兒童醫院行政總監。

盧:盧惠銓牧師 李:李子良醫生 整理:余靄明

盧:李醫生可否分享一下,香港兒童醫院如何體現「兒童為本,家庭友善」的理念?

李:香港兒童醫院從建築設計到服務流程,均以兒童為主。傳統醫院一般以白色為主,令人感覺冷冰冰的;兒童醫院的環境則以家庭式的溫暖感覺為主。我們以八種動物作主題,不但用來點綴環境,更透過動物作為不同樓層的指示,讓病童較容易接受。至於病房設計也以兒童為主,每個病房設有遊戲活動室,讓病童遊玩的權利得以實現,透過遊戲讓病童感到快樂,有助改善病情及康復。

除了照顧病童需要,家庭友善也是我們十分重視的。我們在每個樓層設有起居室,可讓病童的家人喝杯熱茶、安靜、休息,亦可與其他家長互相分享及支持。另一方面,得悉部分病童需要家長一直陪伴和支援,因此我們設於病床旁邊的椅子是可以拉平成為一張床,好讓家長可以有更好的休息和陪伴。病房內亦設有二十四小時免費Wi-fi,方便陪伴的家長以及病童、青少年可以與外界保持聯繫。

盧:從2016年擔任行政總監開始,李醫生一直參與及見證兒童醫院的籌備、開展及啟用,你在當中有何感受和體會?

李:我們一眾兒童專科醫生,都喜見兒童醫院的開展。這醫院能集中治療患病的兒童,有助提升醫療水平。因為兒童患病個案的處理與成人有很大分別,例如藥物處方、儀器運用等。兒童醫院專門接受重症的個案,具備兒科專科背景有助我能較為明白病童的情況,亦更清楚醫療人員在治療病童過程中的需要。

盧:你曾參與開展多項臨床醫療計劃及服務,又推動及優化服務質素。如何將以往的經驗應用於新開設的兒童醫院?

李:經過不同的研究和討論,兒童醫院的運作採用軸輻模式(Hub-and-spoke model),我們強調合適的病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由合適的醫護人員提供合適的診治。我們積極與不同持分者溝通,聆聽和明白不同持分者的需要和關注,努力去認識及熟識各方面的情況,帶來更有效的溝通,例如醫院開設服務前,我們曾進行聚焦小組了解家長的需要。

盧:兒童醫院是香港首間專為病童而設、專門提供兒科醫療服務的醫院,作為行政總監,你會怎樣形容兒童醫院的獨特文化?你對醫院的未來發展有何想法?

李:兒童醫院的獨特文化包括三方面:

(i) 虛心求知(Learning):因病理變化可以很快、很大,所以我們要持續求知,虛心地向世界各地的醫療專家學習不同診斷和治療方案。

(ii) 同理關懷(Caring):我們強調不單是醫治人的病,而是醫治有病的人。我們視病人如親人,醫療服務以病人為本。舉一個對比的例子:一位十五歲的女孩子若患上血癌,療程需要服用類固醇,會有脫髮的情況,這個年紀的女孩子會擔心自己的容貌;於是醫療團隊會邀請以往曾患此病而及後康復的病人分享患病經歷,又會介紹提供假髮的機構給她選擇假髮。倘若同是患上血癌,而是一位五歲的小朋友,他可能會擔心痛、無得玩,醫療團隊需要有另一些方案給他和其家長。

(iii) 會心微笑(Smiling):當我們用心提供醫療服務,病童的情況有進展、邁向康復,病童和家長以微笑回應,我們看見也會流露歡欣的微笑。

作為行政總監,我個人十分注重建立兒童醫院的獨特文化,透過不同機會,一直努力向同事們解釋,讓他們認識、認同並確切執行。我們會繼續深耕和實踐醫院文化,藉此亦可望吸引對這文化和工作環境有興趣的同事前來加入我們的行列。例如醫護與非醫護人員都有人因著喜歡小朋友,選擇投身兒童醫院,參與其中。我們的服務亦會持續發展,所以仍然會招聘不同人手加入我們的團隊。另外,我們會繼續在臨床、科研及培訓這三方面努力發展,例如現時醫院已設有科研實驗室、模擬訓練教室等。

盧:你如何看「全人醫治」?對於院牧服務如何能與醫療團隊有更好的配合,可否也給我們一點意見?

李:開設醫院的過程至今,我們接觸過不同志願團體、宗教組織等,院牧服務是其中之一。我們與這些團體溝通,虛心聆聽,瞭解有何合適的服務模式能適切融合於兒童醫院的整體服務裡,並與他們建立夥伴關係,致力推動全人醫治。正如前面提及,我們強調不單是醫治人的病,而是醫治有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