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主愛 參與上帝讓人復明的工作

回應主愛 參與上帝讓人復明的工作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任卓昇醫生

盧:盧惠銓牧師 任:任卓昇醫生 整理:余靄明

盧:任醫生是眼科專科醫生,可否先讓我們了解,為何會選擇讀醫科並以眼科作為你的專科?你早年的工作又有哪些點滴?

任:我出身基層家庭,自小就很想成功。中四信主後,我開始上教會並思想人生。當時我讀到《摯愛中華》一書,戴德生的事跡令我感動,立志要成為醫生。2000年我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一年級時參加一個退修營,戴紹曾牧師分享信息,提到「雙職服侍」的理念,鼓勵我們以醫療工作者的身分奉獻服侍上帝。到了二年級,我開始思想選擇哪個專科,讀到《戰地情》一書,眼科醫生陳念聰醫生與太太遠赴阿富汗的醫療服侍,令我深受感動,更想到眼科是一個「可攜式的服侍」,可走到偏遠地區幫助有需要的人,於是立志要選擇眼科。儘管眼科是熱門專科,不易進入,感恩最後也考進了,畢業後更到了東華東院工作,隨陳念聰醫生學習了一段短時間,培育專業知能(Professional Competence)。那時亦常常與太太一起聽唐崇榮牧師講道,他指出基督徒應該追求卓越,這些也成為我在醫療服侍上的提醒。

在早年的工作中,我遇上一位四歲的小孩,只剩下一成視力,當中體會醫療的限制。在公立醫院工作七年後離開,感謝主的恩典,讓我進入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邊當醫生醫治病人,一邊從事兒童近視及眼疾的研究。我們的團隊研究發現,近視對兒童的視力有很大的影響,透過滴眼藥水可減慢近視70%,這成為世界領先的研究發現。我由寂寂無聞的小子,因著有關研究而成為很多人認識的眼科專科醫生,全是主的恩典才成。我常常提醒自己,我的工作與服侍是要向主交待的,也常常思想如何為主帶來影響力。記得年青時,我讀到宣信的宣言,並立志要做宣教的醫生,一直到現在,正是「還願」的時候。我曾經懷疑,從事學術研究與醫療服侍會否有衝突?一次機會,我向一對宣教士夫婦請教,為我指點迷津,提到下一代的醫療宣教士可能就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人。

盧:在多年行醫經驗中,你有哪些較深刻的體會?作為基督徒醫生,你怎樣理解和履行「醫療服侍」這使命?臨床上又如何實踐「以病人為本」?

任:我感到榮幸能參與上帝讓人復明的工作,因為黑暗實在很可怕。兒童眼癌是其中一種我會診治的病症,當小朋友患上白瞳症,有可能就是眼癌的先兆。曾有一個嬰兒患上白瞳症,但發現得較遲,要做摘除眼球手術來清除腫瘤,可是父母接受不到而拒絕手術的安排。最後嬰兒因為腫瘤擴大至壓住腦部,最後腦積水致死。這些情況讓我矢志要推動兒童眼睛健康預防工作,讓更多人認識白瞳症。

2015年,我向部門主管建議並獲得同意開展一項社區服務計劃,為社區兒童進行眼科檢查,及早主動發現有眼疾問題的兒童。計劃於周末進行,並由醫科及護理系學生、中學生、退休人士等擔任義工協助,六年來服侍了25,000個家庭。我們更透過計劃收集數據,用於相關研究,從而發現香港是全球近視人數最高的地區、貧窮家庭的兒童患上弱視的比率較高,以及二手煙對兒童視力帶來影響等等。 兒童的視力問題不僅影響其健康,也影響其家庭。我記得有一位小孩患上眼癌,但不幸遲了發現,其中一隻眼需要接受摘除手術;因其父親是醫生,他很自責及內疚。透過每隔數週的覆診,我陪伴他們走過最艱難的時刻,現在情況終於穩定下來。另一位年約八歲的男孩,因早產視網膜病變而雙目失明,時而感到眼痛,一直需要覆診。作為醫生,我未能讓他恢復視力,但我會嘗試多關心他,例如讚賞他在失明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坐巴士由九龍到港島上學。男孩的母親表示,男孩每次覆診「見到」我就感到很開心。我相信除了醫病之外,關心、陪伴病人及其家人,也是實踐「以病人為本」。

盧:醫療工作繁重,你如何保持行醫的初心?有何信念讓你堅持繼續在醫療崗位服侍?

任:作為基督徒,我認為要與主有好的關係,才能定好優先次序,達至平衡的時間管理。我的工作時間分配在四方面:醫學、教學、社會服務和研究。工作以外,則是家庭與教會生活,保持與家人的相處有「優質時間」。我更會讓我的兩個孩子知道,爸爸繁重的工作其實是在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孩子。 另一方面,醫科二年級開始,我就參與香港基督徒醫生及牙醫團契(CMDF),認識許多參與醫療服侍的醫生。我相信付出時間參與服侍是表達對主的愛。感恩在幾年前,得蒙前輩們的信任與推薦下接任為CMDF主席;透過推動師徒計劃(Mentorship Programme)讓超過五十位年青醫生與資深醫生彼此認識及聯繫起來,加強對新一代醫生的關心與培育。我們活在充滿張力的世界,希望現時在主裡所作的,能帶來持續的影響力。

盧:你認為何謂「全人醫治」?如何在醫療服侍的過程達致「全人醫治」?

任:我相信醫生不只是醫治人的病,更是醫治人。眼睛雖小,但是影響全人,不僅是影響兒童本身,更是其父母。所以我們要以整體情況來看,不但醫治病症,整個家庭也需要心理和靈性的關顧。最近我接到一個新症,一位兩歲小孩的眼癌懷疑擴散到脊髓,本來打算做手術也要被逼暫停。小孩也許未必明白病情,但家長則會擔憂,於是我介紹了一些家長組織給他們,以便得著同路人的支持。作為醫生,懷著同理心與病者及家屬同行,正正就是實踐全人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