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應對社會變遷 專案團隊關愛為本

靈活應對社會變遷 專案團隊關愛為本

專訪: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及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 – 鍾健禮醫生

鍾健禮醫生於2022年12月起出任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負責管理為沙田、大埔及北區居民提供公營醫療服務的醫院及醫療機構。另外,新界東醫院聯網亦為全港提供第三層和第四層醫療服務。
鍾醫生是一名急症科專科醫生。在出任現職前,鍾醫生曾擔任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領導及統籌醫管局支援政府的各項工作,包括傳染病控制、災害緊急應變以及基因組醫學發展等。鍾醫生亦督導公立醫院的質素及標準、病人安全、醫療事故管理、病人關係管理以及醫療科技評估等工作。
鍾醫生亦曾先後擔任北區醫院行政總監、總辦事處總行政經理,以及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行政總監。

盧:盧惠銓牧師 鍾:鍾健禮醫生 整理:吳芬芳

盧: 鍾醫生是急症醫學專科醫生,可否分享為何選擇醫科並以此作為你的專科?

鍾:小時候並沒有行醫的想法,直至中學時期,我身邊有親戚及同學報讀醫科,我從中了解醫生是個好職業,有使命感,可以幫到別人,同時對自己的生活有保障,於是便報讀醫科。至於選擇專科方面,其實我最初是進入了外科,並已開始在伊利沙伯醫院及屯門醫院受訓。後來知道屯門醫院開始籌組其急症室團隊,加上當時電視正熱播ER(仁心仁術),以急症室的故事為主題,拍得很精彩,燃起我進入急症專科的決心,於是我便跟屯門醫院的急症室主管表達希望能在急症專科發展的意願,這樣一做就十多年。

盧: 這專科給人的印象是「快、精、準」,這樣說得對嗎?在多年行醫經驗中,有哪些較深刻的個案和體會?你會如何定義「以病人為本」?在臨床上的實踐又是如何?

鍾: 講到「快、精、準」,這句話並不完全對。急症專科跟其他專科最大分別是病人來到,但醫生掌握的資料不齊全,這種情況下作醫學判斷要「快」,但很難「精、準」,有時醫生當刻的判斷未必全對,但可以修正再修正。你會發現很多處理行政的醫生都是急症科出身,因為他們慣於處理危機,能夠快速地應變。任何醫療系統都避免不了遇上突發事件,近日本港醫院內的設備事故就是一例。

至於何謂「以病人為本」,最重要是回歸初心。凡事易地而處,從病人及家屬的角度,本著他們的福祉處事。人與人的溝通,尤其以病人為本的醫療服務,聆聽病人和家屬的心聲其實很重要。還記得我初入急症室工作,有位護士長便建議我要多花時間聆聽病人和家屬的心聲,思考如何盡力回應他們的訴求。例如我們經常和家屬討論是否讓其家人入院,特別是小朋友的家長,晚上找不到醫生,才急急送孩子入院。我們需先聆聽他們的擔心,再盡力解釋病人情況及醫療需要,家長們都是明事理的,都會以小朋友的健康為大前提,大家方向一致,便可大大減少磨擦機會。其實上主造人,給人兩隻耳朵和一個嘴巴,就是想我們多聽一點。

盧: 後來,你是怎樣從前線崗位轉至醫院及聯網的行政管理工作?你怎樣看前線與管理的角色與功能?作為醫院聯網總監暨醫院行政總監,你如何在聯網及醫院內推動並落實有關醫療服務質素、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等工作?

鍾: 我覺得必須時刻準備自己,當機會出現的時候才可牢牢把握。我在急症室工作的那段日子,社會經濟不景氣,當時政府的公共資源亦捉襟見肘,醫管局的服務發展亦受牽連,同事的晉升機會受到限制,我亦等待多年才有機會成為顧問醫生。期間我很感激有機會到美國深造,亦可參與教學工作,建立人際網絡。後來新上任的聯網總監察覺急症室的工作日益繁重,每天處理數百病人,急症室裡很多時候擠滿焦急的病人和家屬,不時與急症室的醫護人員發生衝突,即工作間暴力(Workplace Violence)情況。總監便委派我從危機管理的角度,制定應對工作間暴力問題的方案,調解及處理病人與同事間的磨擦,建立安全工作間。

盧: 過去接近三年的疫情,適逢你在醫管局總部擔任「質素及安全」總監,遇上這次對公營醫療系統前所未有的衝擊,有甚麼深刻的感受與體會?箇中可有甚麼變化?

鍾: 這三年半是非常獨特的人生經歷。在我上任質素及安全總監時,香港正經歷社會事件和新冠疫情爆發,當時醫管局面對龐大壓力,我的部門需面對社會不同人士的質疑及挑戰,例如當時有大批員工罷工,有員工在醫院集會,我亦曾因當時的行動被困在總辦事處,我的相片甚至被焚燒,以表達抗議。當時我覺得壓力很大,亦曾經被同事否定、懷疑而感到孤單。但我做事本著初心,自覺問心無愧,凡是對機構好、同事好、對香港好,對件事有幫助的,我就會做。

我覺得難以將這三年新冠疫情,與2003年的SARS比較。兩次的病毒不一樣,2003年我在前線,心裡很恐慌,怕自己和家人染疫,曾試過幫病人插喉,對方的呼氣噴到我,我即刻衝去沖身。SARS病毒對醫護威脅大,也有一起出生入死的醫生同袍因此離世。當時情況雖然艱難,但萬眾齊心。今次疫情的情況很複雜,尤其疫情首半年最嚴峻,因為不單面對公共衞生問題,亦有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後來外國相繼爆疫,大家見到外地醫護人員也束手無策的境況,才發覺香港做得已不錯,大家亦再次團結一致,共同應對疫情變化,在此我要感謝同事在疫情期間的努力,眾志成城,守護病人。

盧: 去年底你從總部辦事處重返新界東醫院聯網工作,你對履行這崗位的使命,以及新界東聯網未來發展有甚麼願景?

鍾: 我在總辦事處已工作了接近五年,覺得是時候轉換工作崗位,適逢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即將離任,管理層知道我曾經在新界東工作一段時間,對這裡的運作有一定認識,所以便安排我接任聯網總監。

事實上新界東醫院聯網服務範圍大、人口亦多、醫院分佈廣。而聯網另一重要特色是與中文大學醫學院緊密聯繫。我上任後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擴展,因為新界東服務區域將有新建屋邨落成,人口增長需增加病床數目;加上香港銳意發展北部大都會,北區醫院亦要相應增加病床配合。新界東聯網未來肯定需要聘請更多人手應付以上變化。同時,我亦希望可進一步加強聯網與中文大學醫學院的關係,希望能夠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我上任後了解到聯網人手緊絀,幸好新界東是一支優秀的團隊,大家團結一致為病人服務而盡力。

盧: 感謝你過去在疫情期間,全力支持協調疫情下「必須性心靈關顧服務」。你如何看「全人醫治」與「心靈關顧」的關係?對於院牧的角色並如何能與醫療團隊有更好的配合,可否也給我們一點意見?

鍾: 醫學發展雖一日千里,但仍無法拯救每一個病人。以病人為本的醫療服務不只為病人提供身體上的治療,亦要照顧病人心靈上的需要。所謂全人照顧,就是要照料病人的身、心、社、靈。每當一個家庭成員生病,都可能為家庭帶來危機,醫護忙於處理病人的醫療需要,院牧服務便為病人及家屬提供心靈上的支援。誠然仍有少部分同事不了解院牧服務的重要角色,甚至認為院牧阻礙他們工作。我們需要在行政上和工作文化上,令他們理解有質素的心靈關顧的重要性,兩者合作,相輔相成,讓病人有平安的心靈去面對困境,才是全人醫治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