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見

編‧見

 盧惠銓 

來到今天,終於算是走過了三年漫長的疫情!打從去年十月起,醫院內的院牧服務已循序復常。至於何時才可回到疫情前的服務空間?相信像社會民生及經濟活動一樣,還需一段時間。今年二月,再迎來醫院管理局的喜訊,各醫院聯網可回復臨床實習安排,久違三年的教牧及神學生臨床牧關教育(CPE)課程,可望今年內得以復辦,加緊為整個院牧界儲備合適的同工。做生意的可能經歷「疫關」難過亦走過,院牧服務不是一盤生意,卻要「疫後」反思燃愛火。

經過了上千日的限制探訪,院牧、醫護及社會大眾對病患牧養關懷上了怎樣的一課?過去三年,每天戴上口罩生活,有時候只能憑著眼神才把對方認出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起了甚麼變化?以往理所當然的日常生活,如一起上課、聚會、吃飯等,都隨著防疫措施的限制使交往形式與質素漸漸出現了新常態。但這些題材都不是一般圖書館內的文獻有所包含或記載。

院牧是一個有基督信仰的群體。神學是信仰與生活的對話。神學必須對應社會、文化、生活,才能建立生命,燃起活好當下的力量。倘若康健的人都感到疫情下的生活不易過,恐怕患病的人,以及他們的照顧者更不容易。「謝絕」看似是一道地理與物理上的圍牆;「隔絕」則是心理、社交及靈性上的真實感受。隔絕,是一個嚴肅的救恩神學問題。上帝為要修復與人隔絕的關係,甘願差遣祂的獨生子道成肉身,為我們死而復活。難道上帝想看見人與人之間因「謝絕」而變成「隔絕」?

疫情前的院牧服務大多數都是以實體接觸、個別面談進行。疫情帶來的挑戰「迫使」院牧團隊作出應對與轉化!是甚麼力量能穿越院舍圍牆、居所大門、平板電腦、智能電話及防疫口罩?是愛!有愛,院牧學習發放隔空的問候視頻,傳上溫馨的文字短訊;有愛,珍惜在鏡頭面前互相擁抱,電話筒裡安慰代求;有愛,樂意協助把所需物資轉交病房職員,多走幾哩代辦事情。

有云「十年人事幾番新」,原有下句是「新老花旦別樣紅」。意思是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近年流行文化還有二次創作「十年過得很艱辛」。過去三年疫情,先後入職的院牧人數,已佔現時業界人數約百分之二十五。即或如此,不少院牧團隊,連同院牧聯會在內,仍在招聘合適同工。找人不是太難,難在合適!管理人手短缺、院牧人手短缺,督導師資短缺,相信不只是院牧這專業的現況。

這「疫」,教我們要反思的實在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