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供不應求的事奉

督導-供不應求的事奉

 盧惠銓 香港浸信會醫院臨床牧關教育督導 
引言

轉瞬間,從2002年回港,參與本地臨床牧關教育事奉,迄今已超過七年。感謝父神的帶領與預備,過去七年得以在香港浸信會醫院這片肥沃豐碩的CPE土壤,繼承前人奠下的優良基礎,深化生根建造。從持續地一年三季舉辦單元課程,到2005年開設一年制駐院課程,以及2008年開設的督導級CPE課程,在在見證著神的恩典與適時的供應。這幾年來,在《慈聲》CPE探真專欄中撰寫的文章,多從課程內容、標準、制度,以及督導技能方面著筆。今期的文章選取了另一個向度,期盼與同工讀者們為著未來的本地CPE發展,一起編織一個夢。One CPE, One Dream。

本地CPE發展需要有更多督導

雖然相比整個亞洲或鄰近東南亞地區,香港的CPE發展已算不俗,然而仍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所謂「供不應求」,不單指申請修讀的人數,超過訓練中心可取錄的人數,更礙於現時的督導及訓練中心資源有限,往往未能就著各類教牧、院牧、神學生甚至醫護人員的不同需要開設不同特色的CPE課程。

許多修畢課程的學員均表示CPE對教牧同工十分重要,甚至建議應該把課程列入神學教育或教牧持續進修的必修課程。可是,縱使今天神學院或個別宗派有這樣的認同和決定,相信本地現有的訓練中心亦未必能夠提供所需的學額。單計每年於各間神學院校就讀的神學生數目,已遠遠超過全港各訓練中心可提供之單元課程數目,這還未計算人數眾多的現職院牧及教牧同工在內。況且,近年各神學院校的課程種類及就讀人數均有增加趨勢。換言之,按現時本地情況,因合資格的CPE督導人數無法於短期內大幅加增,這差距只會愈來愈大。

本地CPE發展與醫院及教會心靈關顧事工發展,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現時,本地開設CPE課程的醫院數目,寥寥可數,還有許多發展空間。試想想,若有更多合資格的CPE督導,受聘於各地區、各類型醫院或訓練中心內,一方面可以為有興趣修讀CPE課程的教牧及院牧同工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另一方面亦可透過學員在醫院及牧區的臨床實習,為心靈關顧服務提供更優質的人力資源,對持續拓展心靈關顧事工有重要影響。這種把在職訓練融合於臨床服務的運作模式,在其他醫護及助人專業中也十分普遍。

由於現時缺乏合資格的CPE督導,短期內很難開設更多CPE訓練中心,也無法大幅增加CPE學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CPE乃採用臨床學習方法,以小組形式進行,當中必須包括個別或小組督導,因此督導與學員之人數比例,須規限於一個小數目內。然而CPE的學習得以奏效,卻正與這種訓練模式尤有直接關係,故此也不宜輕易為求增加學額,犧牲這種「小班教學」的訓練方法,或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大型講座模式,取代了沿用的小組臨床訓練。

開設CPE督導訓練需要許多資源

沒有督導,沒有課程;沒有課程,沒法儲備有潛質的督導。這是典型的事工開荒階段。因此,必須先有隱定而優質的單元甚至駐院課程,才能培育及儲備有潛質的本地同工接受CPE督導訓練。可想而知,這是個漫長且別具挑戰的發展旅程。現時合資格的CPE督導已不算多,而能夠提供督導訓練的CPE督導則更少。況且,有別於神學院的課程或醫學院的課程,CPE的督導訓練,在師生比例上較開辨單元CPE課程更少。一般來說,一個訓練中心只會同時為一至兩位受訓學員進行督導訓練。像前輩們的經驗之談,開設督導級訓練所需之人力及物力資源,往往比開設單元課程甚至駐院課程的資源還要多幾倍。

對基礎級及深造級CPE學員來說,他們的臨床實習是醫院或個別牧區的牧養事奉。對受訓CPE督導來說,他們的臨床實習則是督導CPE課程。從最初的觀察,繼而與訓練督導共同帶領,然後循序漸進在接受訓練督導監督的情況下獨自督導CPE課程,往往需要好幾年時間,當然還不少得許多上課及督導時間。這種訓練對訓練中心及CPE督導而言,均是個龐大的投資。一個合資格開設單元CPE課程的訓練中心,不一定有足夠資源開設督導級課程;即使有足夠資源的訓練中心,也有可能不會選擇作這樣的投資。

接受CPE督導訓練需要特別的委身

對許多同工來說,花上三、五、七年時間修讀一個神學課程,或完成一個博士學位,都是平常不過的事。但若說要用上三、四年時間來完成CPE督導訓練,對訓練者與受訓者來說,可能是一個使人容易卻步的投資。然而,願意花上幾年時間進修神學的,大有人在。過去多年,曾經修讀過CPE課程的同工,累積起來為數也不少。可是,未來的督導接棒人在哪裏呢?誠然,現時可提供的督導訓練機會並不算多。同樣地,表示有負擔而合適的學員也不容易遇上。

修讀過CPE的同道也許會領略到,牧養關懷的關鍵所在,是牧者的所是(being)多於牧者的所為(doing)。接受CPE督導訓練,除了要配合經濟上及工作上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受訓學員要委身面對自己。因為有一天當她/他作為別人的生命師傅時,正是要引導別人在神裏面建立成為一個健康的牧人。這種仿如儒家「誠意、正心,修身」之內在操練,比學習督導理論及技巧更具挑戰性。舉例來說,督導學員必須撰寫的督導論文,不是寫別人的學說,而是透過整合別人的學說把自己的生命詮釋出來。這學習過程是一種生命的熬煉,需要學員有一種獨特的委身。

總結

猶如宣教士到海外宣教,領人歸主建立教會,直到看見當地信徒成熟,回應從上而來的呼召,願意獻身事奉,接受神學裝備,起來繼承福音之棒,才能薪火相傳下去。有一天若能出品「土產」之CPE督導,可算是本地CPE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One CPE, One Dream,但願賜下異象的神,祝福本地CPE發展,在適當時候為我們預備接棒的下一代。更願我們回應神的召命,繼續與神同工,願神的旨意行在香港及至國內這片黃土地上,如同行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