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工作與我的成長

院牧工作與我的成長

 黃慕蓮 

轉眼間,離開醫學院加入明愛醫院工作,已有十多個年頭了。醫院由沒有院牧服務,發展到有一位全職的院牧,自己也由一個「基督徒的醫生」,學習過渡做一個「是醫生的基督徒」。這話何解呢?我想除了個人經歷由結婚到如今快要作第四個孩子的母親,團契中的事奉,院牧與我實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初來醫院的時候,沒有家庭的擔子,放工後恆常和弟兄姊妹有禱告和向病人傳福音的機會。當時帶著我們的,是一位在「門訓」裏領我信主的姊妹,她也是在同一個部門工作。及後,由於人事變動和工作量的增加,這些事奉都停頓了。直到院牧來了之後,彼此間有密切的合作,神讓我再一次嘗到傳福音的喜樂。

曾幾何時,我在神面前立下心志,遇到每一個患上末期癌症的病人,我都要嘗試問他有沒有宗教信仰,和願不願意接受院牧探訪。有很多事前沒想到他會信主的病人,上午轉介下午便決志了,事後院牧和我談到那些病人,我都會驚訝神的大能和祂在人際網絡上為每一個人所預備的。

實際上,透過恆常的院牧轉介,神賜予我們更大的「同理心」去經歷神的恩典和學習謙卑。有時回家後也會與尚在稚齡的孩子分享神的作為,連他們都深被感動,學習一起打這場屬靈的仗。

與神同工的當兒,對我們一家大小享有健康的人,也有很多的提醒。就是讀聖經也往往有更深刻的體會,像讀到: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五:七)
「與喜樂的人同喜樂,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羅十二:十五)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傳七:十四)

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不是空空的一句話,而是生命很實在的事情。

有人說:「每一個人都想上天堂,但無人想死。」對沒有信仰的人,這話固然真確,但對我們已作了基督徒的人,也未嘗不是一樣。年近四十的我,看院牧搶救靈魂的工作,卻能培養「向死而生」的生活態度,使我更正視永恆盼望對自己的真實性。

必然有一天,我們也會像其他病人一樣,由此岸渡到彼岸。記得楊牧谷博士說過:「縱然這裏會有一群一群的人鬧哄哄的在哀悼我們的離去,但如果在彼岸沒有眾天使眾信徒熱切的盼望,冷冷清清的,那我們是否甘心呢?」所以我時常在想,是否還有未盡之處呢?在參與院牧事工的當兒,除了因著這榮神益人的事奉,使自己對人生有更深刻的反省之外,意外的是神更透過院牧對自己有不少即時和適時的餵養。成了被服侍的對像,林林總總的書籍、錄影帶、聖經新版本介紹等,在在皆是。《教兒育女有妙方》、《溫馨家庭有秘訣》、《家人傳福音有辦法》……,總之院牧有很多令你意想不到的錦囊。

此外,由於院牧的直接參與,令我們更有效的接觸和聯絡主內弟兄姊妹,特別是前線的同事,在他們受重創的時候,給他們安慰,使他們再次站立起來,發揮群體見證的力量。早前我們有醫生同事到泰北短宣,院牧也有安排分享會,亦激發了不少同事有實際的回應和部署。其他弟兄姊妹肢體所作美善的工作,亦透過院牧流傳到我們耳中,激勵我們繼續行善。若不是有院牧作橋樑,神的國度豈能這樣廣泛的被傳開?

年紀漸長,除了學習「向死而生」,對我這個「老」女人而言,神也有其他的挑戰,特別是向年輕一輩的女同事傳遞家庭、事業、考試和管教孩童的掙扎,婆媳關係和丈夫間的相處的經驗,總有說也說不盡的話題,神讓我們同心和有出路,叫我們有深入和坦誠的分享。

以往是別人帶領我,現在到自己做接棒人,通過院牧的統籌,頗有一點繼往開來的味道。神使我們以多元化的角色參與,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總括而言,以上林林總總,使我充充滿滿地經歷了一個醫生和一個基督徒的成長階段;更由倚靠(Dependent)到自靠(Independent),由自靠到互靠(Interdependent)。

還記得一個廣告嗎?「非旁觀者的感受!」 幸好神讓我參與了院牧事工的事奉,而不只是在旁觀。
你還情願做旁觀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