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經院牧聯會總幹事羅杰才牧師提出差遣院牧的建議,並由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率先差派羅杰才牧師,正式落實推行。個人認為此建議對香港的院牧服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謹在此呼籲眾教會同心響應,邁出差遣院牧的第一步。
差遣院牧的意義
隨著香港醫院及醫療服務的增加,院牧事工的需要大幅增長,每間醫院少量的院牧實在不足以應付需要,要抓住機會見證主的大愛,要守住這個工場,就必須投放更多的院牧。然而,若按目前教會及信徒以自由奉獻的支持方式,增加人手在經濟上明顯並不可行。
此外,院牧因牧養環境不在教會,不與教會有直接的關係,又或在體制上不屬於某宗派或教會,其牧養經驗並不為教會所認識和分享,又因為並不直接結連教會,不能符合一般宗派或教會按立牧師的資格。這對許多投身院牧的同工在事奉的路上構成了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份資深院牧的流失。
差遣院牧,可使教會與受差遣的院牧產生直接的關係,不單教會可以全數或大部份的承擔經濟上的支持,更可以使院牧得到教會的關顧。再者,因著院牧是教會的宣教士(受差遣的院牧就等同本地宣教士一樣),在按立一事上就不構成問題。
差遣院牧的難處
目前,差遣院牧的建議尚未算得落實,原因估計有二:
一. 觀念上:
教會有困難理解及接納在同文化同地域的事奉同工為宣教士,院牧本身亦不肯定自己宣教士的身份。此外,院牧聯會作為差會的角色並不鮮明。
二. 實行上:
- 教會或宗派接納宣教士,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準則,既定的準則未必適合院牧的情況。這可能牽涉有關章則的修改,而這些修改往往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能達成共識。此外,在經濟上,教會要一下子接納現行眾多的院牧,在現時的經濟環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 院牧本身並未有受宣教士的訓練,自我對宣教士的身份或許有困難接受。
- 院牧聯會在實際上並不存在差會的架構和運作,較難說服教會、院牧和信徒,接納差遣院牧這個概念。
差遣院牧的出路
一. 推廣教育:
差遣院牧實在是個非常好的建議,但並不能一蹴即就,需經較長時間在教會中推廣異象及教育會眾方見成效。
二. 循序漸進:
院牧是現存的一群同工,要將他們的身份轉變,院牧和教會都需要時間去接受。若能從個別院牧及教會開始,逐漸廣及每個院牧和支持教會,相信效果會更好。
三. 差會運作:
院牧聯會倘要有鮮明的差會形像,就必須有相關的組織、人手和功能。譬如說,倘一個教會未能在經濟上完全支持某一院牧,院牧聯會是否能居間推薦或「穿針引線」,使另外的教會加入成為支持教會?此外,諸如對院牧作為宣教士在意識上的灌輸、職前訓練等,也不可缺少。再者,院牧聯會作為差會的角色,也需要向宣教士(差遣院牧)的差遣教會說明事工的方向,報告院牧工作情況的責任。當然,院牧聯會亦需向各院牧負起關懷及督導的責任。在行政上,這些運作如何與現存的「事委會」職能相適應,也是落實差遣院牧所需面對的。
倘若未能從推廣教育,強化差會運作,並循序漸進的推行,差遣院牧這個構思或能帶來一點新意,增加一點支持,卻將離原本的概念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