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茜博士曾任職於香港政府及英國衛生部門,現任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專責訓練臨床心理學研究生。李博士擁有十多年心理輔導及治療經驗,擅於提供心理評估及治療各種心理或情緒問題;李博士亦是誠信綜合治療中心之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香港及英國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衛生會輔導服務顧問、英國認知行為治療協會會員。
進食失調是包括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和間歇性暴食(BINGE EATING)。其實一個人喜歡吃多一點,吃少一點,是很平常的事,為何和沉溺行為有關?
我想各位做一個練習,但不用告訴我結果。請在左邊圖中,找出你理想的身型。
如今請你想一想,香港目前流行的是甚麼身型。你和這種身型有距離嗎?近來的報紙、雜誌,一版版都是瘦身廣告。我們要小孩子吃少一點,是怕他肥。要老人家吃少一點,是怕他有糖尿,膽固醇過高或心臟病。如今青年人又為靚減肥,變成老中青少都一齊瘦身的怪現象。本來減肥是為了健康,但如今的瘦身卻只是為了追求身型美,違反了正確的目的。而不受控制的瘦身,其實是沉溺行為的一種。如今,讓我們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身型是否正常,請參看以下計算「BMI」的公式:
我們東方人十八點五是正常範圍的瘦,廿三是正常範圍的肥,但以下的三位「美女」,其實都超出了正常健康的範圍。瘦身的廣告所標榜的是「美」而不是健康。此外,還要短時間內達到,所以往往會損害健康。
不受控制的暴食和厭食,同樣都是沉溺行為,但都是和心理有關。換言之,吃或不吃,只是結果不是原因。有些人覺得自己控制不了環境、工作、學業、人際等等,只有吃或不吃是受自己控制的。有些人為了追求別人肯定而瘦身,漸漸覺得能控制食慾有成功感,甚至漸漸上颸。
我在醫院遇上一些個案,其中一位女士五呎四吋高,只有八十磅。她仍怕自己肥。這樣的人,沒有正常的飲食觀念,會覺得多吃一點就會變得很肥,左圖這一位,瘦成這個樣子,但卻仍不承認自己瘦。
○○年六月中大的香港進食失調中心做了一個《進食失調患者心理狀態》調查,結果是這樣:
因此,要幫助進食失調的人,不是叫他們多吃或少吃。而是要重建他的自我價值,灌輸正確美的觀念,讓他經歷愛和被關心,疏導他的情緒。沉溺於瘦身行為,甚至已嚴重損害健康的人,是有需要轉介專業輔導的。
後記:講座的下半部由參加者分組研討如何輔助進食失調的人,有意見如下:
- 透過成長課程或小組輔助
- 找一些過來人(復康者)分享
- 不可將他們與人比較
- 讚賞他們要特別小心以免加強了他們的沉溺行為
- 陪他們一起去吃東西
- 用美食吸引他們
- 引導他重返群體生活
- 不要批評他的身型
- 勿用強逼態度
本文是由院牧聯會與誠信綜合治療中心於○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合辦的牧關專題講座「為時未晚││如何輔助有沉溺行為的人」之「進食失調」由李詠茜博士講授,撮寫而成。稍後本刊亦會刊載餘下兩講:「病態賭博」由賴子健醫生講授及「性的沉溺」由康貴華醫生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