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忍耐牧者心
「最合資格」的福音對像
在我們的腦海中,粵語長片裡苦情戲的動人圖畫,可能是「年老的母親患病臨終,家中窮困沒錢買米」;「爸爸因操勞染上肺病,遺下一家五口子」。很多人以為這只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寫照,但是在經濟極度發達的今天,在九龍醫院裏面,我們也不難找到以上六十年代的翻版悲劇。每天我到病室探訪的時候,病人都親身講述一個又一個使人心碎的故事──與他們結伴的是肺結核、半身癱瘓、各種叫人痛不欲生的癌症、身體殘障、長期病患,還有加上經濟困擾、家庭人際關係破裂等等。引來的情緒是憂鬱、苦澀、無奈、恐懼和失望。這使我想起,路加福音四:18-19節正是說明福音要傳給這些處於劣勢光景的人。
祂用膏膏我
在病室探訪中,我要學習欣賞每一個寶貴的靈魂,更要懂得尊重每一位上帝所創造的人。「上帝愛世人」這口號說時易,做時難。但在每天與病人的相處中,開啟我的心竅,體會多一點。有一次,一位病人問我:「梁先生,我想知道為甚麼你總是經常保持著微笑呢?」透過他的觀察證明了上帝恩膏臨在。感謝主!賜給我的是一顆「肉心」,不是「石心」。這份存心忍耐的牧者心是聖靈賜給我的大禮物。
生命的接觸
「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詩八:4)
六星期的院牧實習,叫我經歷的比過往十多年還要豐富。深深體會到,基督教信仰並不單是在密室中與主親近,祂還要我們出去,以基督在我裏面活著的生命去影響別人的生命。每天透過與人的接觸,我認識別人,同時認識祂,而最後竟然發現,認識自己是使我最深刻、最感震撼的。
生於安樂窩的我,過往只在頭腦上認知人生的苦難。在這六星期中,差不多每天都在認識不同病友的生命,從他們的分享中體會他們的苦痛。這些故事並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坐在我身旁的生命,耶穌教我們與哀哭的人同哭,面對他們的流淚哭訴,教我怎能不跟他們一起同哭?我絕不能解答他們質問苦難臨到他們身上的原因,但越是接觸人生種種的苦難,越更真實地看到耶穌基督在十架上的苦難。
本以為作院牧的責任是安慰病人,怎料自己卻常常張口結舌,既未能解答他們的疑問,又不懂安慰他們憂傷的心靈。越是接觸人群,便越自感不足,我還有甚麼可誇?可誇的就只有自己的軟弱而已。每當披上院牧袍子,唯一可依靠的是聖靈的帶領、同在。
每當看到神在病友身上的恩典時,更震撼我心靈的,竟是驚覺祂在我身上的恩典。此刻我竟擁有健全的身軀、敏捷的行動、清晰的頭腦、流利的說話,我的雙眼竟能欣賞祂偉大的創造、我的嘴唇可以歌唱讚美祂,為何我會這樣而他們卻是不同的?這個身軀本不屬於我,我只能好好看顧自己所擁有的這個聖殿,藉著這個身軀去榮耀祂、見證祂,並以祂為樂。病友的生命告訴我,每一天的生命都是神的恩典,若不趁白晝的時候走路,到了黑夜便不能作甚麼了。
流淚的人與悲憫的主
到醫院實習,起初不過是想在無望無助的人中間,以探訪關懷,為他們帶來一點支持與安慰,怎知上帝叫我學到的,遠超過我所想的。有一次,正往病房探病,一行四個殮房工人從病房抬著屍體走出來,迎面與我在走廊相遇。他們穿著深藍色工衣,雙手戴黑膠手套,腳穿及膝膠水鞋,面無表情,吃力地提著一個大錫箱,沒有蓋,裏面躺著一具屍體,用慘白的床單包著,雖看不見死者的面目,但感受到它已十分乾瘦枯槁,手腳蜷縮,在走廊昏黃的燈光下,格外顯得悽慘而駭人。走廊很窄,他們從我身邊經過時,我不自覺地別過臉,並微微將身子挨近牆,害怕被工人走路時搖擺的手碰到。
另一次,一老人家剛剛死去,其親人圍在她床邊,不捨地撫摸她的臉,握著她的手,他們亦期望我挨近她,按手為她祈禱。我雖探訪過這老人家一段日子,但心理上仍有些抗拒。唯默默禱告求主幫助。
兩次與死屍近距離接觸,都讓我感受到,對死者的家人來說,屍體仍是莊嚴而珍貴的。但我自己對接觸屍體卻不甚自在,心理上多少感到不潔的意味。我想起主耶穌見到拿因婦人獨生子出殯的隊伍,因感到婦人甚是悽涼,就憐憫她,在未叫孩子復活前,先伸手扶著抬屍的扛,叫扛夫停步。
忽然間,我明白這個動作感人的力量。主耶穌需要衝破當時的聖潔條例、個人的心理障礙,除非來自極深的愛,否則根本是無法行出來的。
不少病人年老無依,沒有家人探望。由於行動不便,進食困難,很難照料個人衛生問題。有的雙手及床單常有乾了的鼻涕、飯菜碎,有的因藥物及疾病,雙手雙腳皮膚乾裂,像蛇皮的鱗片;有些是患有傳染性極高的肺癆,睡在三重厚門隔離的病房內,進去要戴上消毒口罩。接觸這類病人,有時與他們握手祈禱,應他們要求為他們倒杯水,蓋好被子。除了要面對他們的痛苦,分擔他們的哀傷,更要克服各種氣味、污穢感覺帶來的不適應。我想起主耶穌撫摸長痲瘋病人的情景,那種超越關心個人安危的氣度,突然變得真實、可貴而有力。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原來是這樣一回事。
陶恕說:「聖經是用淚寫成的。只有流淚的人,才能得著裏面最好的寶藏。」真的,院牧工作讓我看見,神不是在書堆裏,而是在真實的生命裏彰顯自己,流淚的人,不論是病人還是探病的人,都能遇見這位充滿悲憫的主。
* 選錄九龍醫院院牧部十一週年感恩見證文集,因篇幅所限,有所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