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裡外

羊圈裡外

 盧惠銓  

[編按:院牧服侍可溯源自早年醫療傳道的歷史,今年《慈聲》,換上了「醫‧道」這欄目,用以延續闡述院牧服侍的理念,並嘗試配合近代醫療服務的發展,作心意更新而變化的整合,讓讀者對現今院牧服務的信仰基礎有進一步的反思。]

「…我來了,是要叫羊(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翰福音10:10 -16)

「牧」是基督宗教心靈關顧服侍的獨特表徵。院牧不是一般助人專業工作者,而是牧者。Chaplain(cy)這個原本賦有基督宗教傳統的專稱,如今已被廣泛應用於多元宗教及非宗教服侍裡。1為此,院牧更應尊重、珍惜及守護「牧人」這身分與本分。基督宗教的「牧養」觀念,與古代近東牧羊的生活經驗關係密切。昔日耶穌形容自己是好牧人,成為今天牧者竭力效法的榜樣。約翰福音第九章記述了耶穌治好一個生來瞎眼的人,後來更被法利賽人盤問祂關於醫治的事,過程中突顯了他們那種「盲目的靈性」,接著耶穌便以一個當時很容易被理解的生活經驗來說明牧人與牧養的精髓所在。

一般認為圈裡的羊是指信徒,圈外的羊則指未信者。值得注意的是,圈裡圈外的羊,都是神所愛所關心的。若以為院牧服侍就是佈道,那院牧就不應花時間去探訪信徒。這當然是誤解。若以為院牧只可以探訪信主的人,也是另一種誤解。這個羊圈的比喻,信息很豐富,其中幾個重點,對院牧服侍尤有提醒。

第一、羊生來膽小脆弱,很需要誠實、可信、能給予安全感,甚至願意為羊捨命的牧羊人。羊唯有在好牧人手裡,生命才能被建立。院牧相遇的生命,往往正當遇上身體脆弱,心靈感到害怕之時。對許多病人來說,院牧原是個陌生人,卻在關懷過程裡,成為他們生命中一個可信任和感到安全的牧者。第二、羊需要被適切餵養和保護。好牧者認識他的羊(人),體質不同,狀態有別。好牧人能按他們的個別需要,給與度身的餵養與照顧,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保護他們免陷險境。院牧相遇的生命,往往有不同階段的心靈需要,因此必須瞭解及按對象當下的需要作出牧養。第三、好牧人不是雇工。牧養是一種天職,不只是一種專業、更不只是一種工作。履行天職,比持守專業或完成工作,需要更嚴肅的召命、更清心的動機、更熾熱的情操、更持久的委身,以及更自律的要求。

院牧絕非盜賊,但願也不是雇工,傳承主耶穌的愛,忠心牧養圈裡圈外的羊。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p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