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權 伯特利神學院2014-15第一單元CPE學員
報讀CPE之前,心裡曾有一個疑問:接受訓練去探訪病人,究竟與自己的個人生命成長有甚麼關係呢?直至現在每次到醫院探訪,心裡總帶點恐懼戰兢,不知道將會有甚麼意想不到的遭遇,要面對那些生命與信仰的沖擊和挑戰…
相遇帶來的成長
其實我期待著每次的探訪,因為不單是與病者生命的相遇,也是與掌管生命之主的相遇。病人獨特的生命故事,原來也會牽動我過去的成長經歷。我在探訪經驗中,曾感到挫敗、被拒絕及被敷衍的,也有感到被鼓勵、認受及肯定的。奇妙地,無論我自覺是成功或失敗的、正面或負面的探訪經驗,甚或只是平淡的陪伴與傾談,透過自我反省與個案研討,總會發現到成長的契機。
病人確實是一面鏡子,互動過程中會顯露了我內在的生命光景,讓我發現埋在心靈深處的鬱結,也助我面對那些窒礙自己成長的桎梏。記得曾探訪一個垂危中掛念女兒的父親。藉著後來的個案研討,幫助我面對多年來對父親離逝的哀傷與內疚,也更新了我內在的自我價值與信念。在另一次個案研討中,當導師指出我對那位垂危病人的兒子缺乏同理心,而只強調他照顧母親的責任時,我頓然驚覺這也是自己身為家中長子,卻常感覺未能盡責所引起的反移情。還有一次我帶領一位長期吸毒的病人決志信主後,質疑其信仰的真實,後來才發現這反映了我原來也不能接納自己信心的軟弱,以及對信仰懷疑時的掙扎。
督導說得對,病人是我們的老師,是幫助我們成長的生命師傅,不但使我對病人的心靈需要有更多瞭解、對病人家屬所面對的困擾有更多領會,同時也幫助我對自己有更深認識。我漸漸體會在探訪中應作的與不應作的事,以及跟進有時,放手有時。然而要從「知道」到「學會」,從「學會」到「應用」,除了不斷學習與實踐之外,還要準備好足夠的心靈空間與力量去承載。
承載生命的沉重
開始臨床實習時,我總覺得穿在自己身上的白袍很沉重。大部分病人和家屬初時總是因我穿著這白袍而認錯我是醫生,即使後來我清楚地介紹自己是實習院牧,是神學院的學生,他們最後還是對我很尊重,多於我覺得自己配得的。我一方面享受這被尊重的感覺;另一方面卻因這特殊的尊重而產生了一種沉重的壓力。病人受著許多不同的打擊,有的孤單地臥在床上,有的身體忍受著疾病的痛苦,有的面對失落的哀傷、生活的困擾、前路的憂慮、信仰的懷疑,甚至死亡的恐懼……,他們自然會思前想後,心事重重。當遇上一位看似能夠耐心聆聽、親切關懷的院牧時,很容易視之為傾訴對象。但是,面對人生的苦難與失望,生命的無常與無奈,作為院牧,我自己內在的生命,又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與力量去承載這一切的沉重?面對病人的麻木冷漠、激動忿怒,甚或情緒失控,我又是否有足夠的胸襟與能耐,去接納與包容這種種扭曲的傷痛?
從探訪實習中,我深深感受到臨床牧關最重要的不在乎技巧,而是真誠的臨在、愛心的關懷、用心的專注與耐心的聆聽。我是否全情投入,病人是會察覺得到的。關鍵在於我是否有足夠的內在空間與力量,這都不是來自技巧,而是生命質素、價值信念與身心靈狀態。有些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作過甚麼,也沒有很好的同理回應,只是接納尊重、專注聆聽、耐心等候、默默陪伴、為他禱告……,原來對病人來說,已是很貼心的服侍。但有更多時候,當病人願意打開原來緊閉的心窗時,我卻不自覺地左顧右盼,不經意地視而不見,好讓自己逃避面對那份生命的沉重。
透過CPE課程的文字習作、課堂學習及個別督導,讓我經歷到的「反省」是深入而透徹、全方位而多角度的。感恩同學之間都能彼此坦誠分享、包容接納、互相關懷鼓勵,加上導師情理兼顧、溫柔憐憫、洞察人心,給我一個高度安全的學習環境,使我無懼開放自己,真情分享內心的掙扎與軟弱。我從沒想過自己竟然會是第一個在小組分享中被觸動而流淚的學員!
生命成長是一生永遠走不完的路,中間有痛苦的掙扎、漫長的等待,也有突破的驚喜。我在這崎嶇曲折的路上跌跌踫踫,時快時慢,與病人一步一步同行之餘,自己也一步一步成長。過程中我學習以謙卑的心接納自己的限制,也憑著信心盡己所能去服侍及承載。保羅分別教導我們,「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12:3)「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腓立比書3:16)
感謝天父的恩典
雖然CPE課程的時間、功課和實習要求都頗重,的確需要花很多精神與心力去完成,但我所學到的不單是如何關顧牧養別人,也幫助我更深的認識自己,更深的認識天父和信靠祂,當中還建立了一群能夠深入相交,彼此同行的良師益友。感謝主讓我經歷了這個收穫豐盛的課程,一切都是天父所賜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