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這題目時,便想起早前在一個持續進修課程(註)中所學到的幾個自我管理原則,包括「有效比起有理更重要」、「舊方法只能得到舊結果」,還有「靈活性越高,影響力越大。」這給我在個人和院牧事工上許多的反省和提醒。
無論那一項專業,如果只想安於現狀,不求進取的話,這種態度是難以久安的,甚至長遠來說是無法生存的。要作一個院牧,除了需要基本的神學訓練,如聖經、神學、倫理學、輔導技巧等等,還要透過CPE訓練及臨床實踐,不斷反省和重整,才能達到某程度上的去蕪存青、融會貫通,這才算步入「工多藝熟」的階段。也唯有這樣,才能為服務對象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服侍。然而,這也只不過是一種基本要求而已。我發覺自己越來越喜歡用啟發性的提問,多過長篇大論的教導,也越來越領會「有效比起有理更重要」,而這句話更成為了我對自己及同工長遠的操練和挑戰。
聽過「百步穿楊」這個故事嗎?有一個人常常誇口自己百步穿楊的箭術。一次,當他表演絕技時,發現一位老者面帶不屑,就質問他。原來這人是個賣油郎,他覺得箭手的所謂絕技,只不過是「工多藝熟」罷了;就像自己可以將油通過錢眼倒進瓶子,而滴油不沾在錢上,並即席表演了他的「絕技」。圍觀者歡呼拍掌,箭手則面目無光。
工多的確可以藝熟,但是如果停留在此,頂多只能維持「熟」的境界。我們需要超越「工多藝熟」的基礎,進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巧」就是在「熟」的基礎上,發展出一種洞見(或洞察力),發現事情背後所隱藏的根源、原則、道理和需要;還要有一種遠見,就是發現事情未來發展的趨勢,並隨之訂定應對策略的一種能力。
「舊方法只能得到舊結果」。《誰動了我的乳酪》(Who Moves My Cheese?)的故事給我們忠告!假若我們陶醉於良好的服侍果效,而疏忽了四周的變化、需要和趨勢的話,一旦改變出現,就會措手不及。多少百年老舖,就是因為「好」,缺乏洞見和遠見而被時代淘汰了。過去多年的院牧服侍中,我們在事工發展、經濟、同工及與院方協作的關係等等,都曾遇上過樽頸,靠著神的恩典化解了好幾次危機。我發覺事工要持續,服務質素就要提升,自己也要不斷進深和擴闊,涉獵如管理學、人際關係技巧等等的知識。如果無法捕捉和適應變化,事工就會變得很艱難。在這個急速變化的都市中,引證了「靈活性越高,影響力越大」這句話。要院牧事工持續地發展,我想,保持醒覺、靈活、持續成長,這才是專業吧!
註: 該課程為【身心語言程式學】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簡稱N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