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門生意

不是一門生意

在坊間,許多助人專業服務,均免不了同時是一門生意。尋求服務的人都需要繳付費用。記得當年在私營醫院任院牧的時候,有一次探訪病人,對方第一句便問:「你的收費多少?」難怪,因為病人看見醫院的賬單裡,每項醫療服務及物品均「有價」。院牧的關懷探訪,怎樣定價?按次?按長短?按性質?抑或其他……。

院牧的關懷探訪是一種專業服侍,卻不是一門生意。西方社會如澳洲、英國、美國、加拿大等,有不少院牧是醫院的受薪員工,然而院牧服務的「收費」,從沒有顯示在賬單上。在財務總監眼中,院牧部屬於不會給醫院帶來收入的部門(non-profit making department)之一。當然在醫院裡類似的部門不只一個,但經驗告訴我們,當醫院利潤不濟、財政拮据的時候,往往首當其衝被裁減的是院牧部。有的一夜之間被通知刪減整個部門、或部分人手、或實習學額等等。近年,西方院牧界面對兩大挑戰,第一、需要提升臨床研究以憑證支持服務果效;第二、說服營運醫療服務的管理層認同院牧的存在價值。前陣子,從北美的院牧通訊中看見一位權威人士所說的以下一句話,駭人聽聞之餘,同時發人深省。

Chaplains have to be specific about where we can add value, as defined by the payer, who is NOT the patient.(意譯:怎樣使老闆而不是病人對院牧刮目相看。)

醫療改革過程中,常聽見就資源、成本、效益等作出檢討,相信這對改善未來醫療服務也會有所貢獻。然而,從醫療傳道到建立院牧服務,提供關懷從來都是「蝕本」的。信徒群體看病患關顧是神聖的召命,而不是一門生意,不會、不應、也不能從中圖利,因此本地院牧服務主要由教會及信徒奉獻支持,院牧只求作神的好管家。這種醫療服務,不會給醫院帶來利潤,卻使求診人士得到益處。

北美院牧事工的發展經驗,在質素、管理、訓練及研究等方面,確實有不少地方值得本地參考;與此同時,也有些經驗我們需要謹慎三思及取捨。也許現階段院牧事工的發展需要是怎樣透過病人、家屬及醫護的親身體會,說服「老闆」院牧是物有所值的。(意譯:Chaplains have to be testified to payers as valuable by patients, families and staff, who are NOT paying for our services.)那麼,您的關心與支持對我們十分重要,在此衷心感謝,願主賜福您!

您的弟兄
盧惠銓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