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精神健康加強服務回應需要

推廣精神健康加強服務回應需要

專訪: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行政總監 ─ 林明醫生

專業資格
  • 1988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
  • 1994  英國皇家精神科學院院士
  • 1996  香港精神科學院院士
  • 1997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精神科院士
職業
  • 1989-1994  曾在多間醫院任職精神科醫生
  • 1994 至 2008  青山醫院高級醫生
  • 2008 至 2012  青山醫院成人精神科顧問醫生
  • 2012 至 1/2018  青山醫院成人精神科部門主管
  • 2/2018 至今  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行政總監
現任或曾任公職
  • 禁毒常務委員會治療及康復小組成員
  • 愛滋病顧問局成員
  • 預防及控制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成員
  • 香港醫委會執照資格審核小組成員

盧:盧惠銓牧師  林:林明醫生 整理:余靄明

盧:林醫生是精神科專科醫生,為何選擇修讀醫科並以精神科作為你的專科?

林:當年因著讀書成績達標,我可以選擇以「師」(如醫師、律師、工程師等)為將來的工作。我在日間修讀高級程度會考(A-Level)課程時,香港中文大學剛開設醫學院,於是晚上也修讀高等程度會考(High-Level),最終成績符合中大的要求,便申請入讀醫學院。我喜歡對人的工作,信仰也影響我選擇醫科。到中大醫學院面試前,剛讀到《戴德生傳》,當時自己希望成為醫生,將來或帶職宣教。

至於選擇精神科,則與我小時的志願「做偵探」有關。我喜歡像偵探那樣查案、尋根究底;精神科醫生也要有偵探的頭腦,需要小心觀察、留意細節,懂得抽絲剝繭,分析病人的各種特徵,包括家庭背景和成長過程的重要事件。因為精神科病人的情況往往受其遺傳與社會環境影響。然而病人求診時亦未必願意或能夠將個人情況準確表述,於是精神科醫生就要像福爾摩斯偵探那樣去追問及探究病人的情況,才能「破案」。而且精神科病人與普通科病人不同,每個人背後都有其故事,所以各個案的處理都不一樣。我喜歡對人,又喜歡說話,加上喜歡偵探式的工作,所以最終選擇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盧:在你多年行醫的經驗中,有哪些深刻的個案和體會?

林:精神科醫生特別考驗應變能力和機警性。記得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精神科受訓時,有天,一位身型龐大、從外國回來、情緒高漲的男子入院,有六、七個警察嚴陣以待。我被召喚去評估其精神狀況以及處理現場局面。幸好見面時他願意溝通,還喃喃自語:「我的使命是要拯救世界!」於是我靈機一觸回應他:「香港最需要人拯救的地方是青山醫院,有很多人被困在那裡。」結果他就自願簽紙入院了。

另一難忘的個案,讓我體會不要被固有的思想影響看法。青山醫院內有位長期留院的病人,經常自稱為「爵士」,以為他受病情影響而這樣說;有天我接待一位來賓,是這病人的家屬,傾談時才得知原來該病人有家族成員與外國王室結婚,所以他真的是一位爵士。到底病人因病情影響而胡言亂語,抑或所言屬實,作為精神科醫生,需要摒棄既有的思想才能作判斷。

盧:林醫生多年來積極推動酗酒及濫藥的治療,你怎樣看現時香港在這方面的情況?

林:近年香港經呈報的濫藥數字有下降跡象,每年的個案在10,000宗以下,這可能是關注濫藥和投放在處理濫藥的資源增加了。然而情況仍需大眾繼續關注,特別是個案延遲求助,資料顯示,濫藥年期由兩年延至五年才願意接受服務。至於酗酒的情況,香港的現況在亞洲區不算嚴重,但屯門酗酒診療所輪候申請服務的人數則持續增加。我們曾接收從瑪麗醫院轉介的個案,病者因酗酒而要換肝;本來換肝前表明決心戒酒,可是換肝後酒癮發作,最終轉介至我們的診療所接受戒酒治療,情況才得以改善。

盧:「精神健康」近年在香港越來越受到重視,你怎樣理解這情況?作為全港少數的精神科專科醫院,青山醫院有甚麼獨特角色及未來發展?

林:近年香港要面對的政治及社會問題更多、更嚴峻,不論在學或在職人士均承受很大壓力,精神健康更受關注。不少藝人願意公開承認曾有情緒問題以及分享他們的康復歷程,讓公眾對此有多一點認知、接納,歧視相對減少。精神康復的治療亦以「社區治療」為依歸,讓病者康復後能重新投入社區;部分普通科醫院設有精神科,而青山醫院及葵涌醫院則是精神科專科醫院,全力支援精神康復治療。隨著人口增長及老齡化,青山醫院的床位數目將由現時1,100張,到2036年增至1,300張,並增強老人精神科服務。兒童精神科的需求亦與時俱增,需要透過加強服務縮短輪候時間。

公眾教育也是推廣精神健康的重要環節。青山醫院設有精神健康學院,除了為醫療人員提供精神科訓練,亦有不同公眾教育活動,2019年將增設「精神健康體驗館」,讓參觀者親身感受精神病患的實況;加上過來人的分享,讓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精神病患有更多認識。

盧:你如何看「精神健康」和「心靈關顧」?對於院牧的角色並如何能與醫療團隊有更好的配合,可否也給我們一點意見?

林:精神科病人的病況受許多因素影響,治療及康復過程更為複雜,所以更需要心靈關顧,特別在很多細微之處需要別人加倍的關懷。由於醫護人員工作繁重,因此作為心靈關顧工作者的院牧就在此方面發揮重要的功用。個人認為,若院牧於受訓期間也有機會在精神科病房實習,可增加他們對精神科及其病者的認識,得著更好的訓練來服侍精神科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