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病患的關懷@腎科中心

長期病患的關懷@腎科中心

 麥思源院牧 香港浸信會醫院 

患上腎病如同開始了一埸沒有完結的馬拉松賽跑,每週需要接受定時透析治療(俗稱「洗腎」),目的是清除體內的毒素,年終無休。如何牧養一些身體機能漸差、長期洗腎的病人,常常成為院牧的反思。以下嘗試從一位病人的故事說起……

院牧收到護士通知,水水(化名)有些情緒,表示想放棄不再洗腎,因此轉介給院牧去關心。護士表示,水水退休後突然患上腎病,洗腎10年,曾接受換腎手術,但數年前又需要再次洗腎,只有陪人在旁照顧。院牧了解病人的背景後,開始第一次探訪。

開始探訪建立關係

水水一臉無奈,表現辛苦,院牧嘗試關心她此時此刻的狀況。

院牧:見到你面帶愁容,是否覺得很辛苦呀?
水水:每次洗腎4至5小時,尾段總是感到辛苦,血壓上升,有時抽筋,有時心痛……
院牧:有甚麼令你每星期都堅持來洗腎?
水水:因為家人囉!

慢慢地,水水開始分享自身的經歷。院牧意識到水水需要一個聆聽者,聆聽她內心的掙扎。

透過第一次探訪,院牧知悉水水在洗腎接近完成時通常會感到身體不適,故特意在那段時間再次探訪,希望給予關心,讓她紓緩情緒。這次探訪,水水表現出乎意料的平靜,有禮地說:「多謝院牧再次探望。」院牧問候她的身體狀況及關心她的近況,期望了解水水的生命故事,尋找她的生命資源。水水分享到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年輕時沒有事情難到她,那時她可以在外地獨力照顧年幼的子女,帶他們四處遊歷……。如是者很快就到了完成洗腎的時間,水水也說不停,故相約下次再談。院牧與她開始建立了關係,得到她的信任,願意讓院牧成為她的聆聽者。

進深與持續的關懷

經歷數次的探訪後,水水對院牧建立了更深厚的信任,並願意分享她內裡的心結:她與兒子的關係。院牧留意到,水水每次前來洗腎,都不見有家人陪伴她,故此關心她的家庭狀況。水水表示,她常常不被家人明白,甚至很少與兒子溝通,對此也感到失望。院牧聆聽她分享的情況,沒有即時給她一些提議,只是嘗試向水水提問:你想將來如何發展?例如比較兒子年幼時和現在長大後與自己的關係,給予水水空間去思考。

探訪水水三個月後,院牧跟她從生活、天氣、日常話題開始對話,有時她從分享打理花園到分享生命故事,而院牧每次都會寫一節聖經金句送給她,有時亦會用書法抄寫,又會跟她分享金句內容,並為她面對的事情或困難祈禱祝福。雖然水水沒有宗教信仰,且偏向傳統民間信仰,但是她非常樂意了解和聆聽這些聖經金句,她說每一次收到都會好好保存,院牧告訴她每一節金句都有特別的意思及充滿能力。每次探訪到達尾聲,水水都會請院牧為她祈禱,她說透過祈禱感受到平靜安穩。

真誠關愛病人生命

院牧從這個探訪個案,發現長期洗腎病人在身、心、社、靈的需要:

  • 身體方面:每週2-3次洗腎(血液透析),每次要4-5小時固定在病床上,腎病的變化、心臟問題、血壓問題、糖尿問題等都為病人帶來困擾,如:身體痛楚、意識混亂;
  • 心理方面:孤單感、內心的鬱結;
  • 人際方面:與家人關係的張力;
  • 靈性方面:久病之下能否仍存盼望,經歷去愛與被愛。

牧養長期病患(例如洗腎)的病人,除了適切的牧養技巧,更重要的是真誠與關心。院牧是病人的同行者,聆聽對方的生命故事,帶著愛與盼望去探訪。聖經提到:「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13)當病人得著愛與盼望,才能突破現實中身體狀況漸差及困難無助的陰霾,透過關愛打開隔膜。「人的生命必須被肯定、被接受、被關注的、完滿的生命。它必須被活出來和被體驗,被接受和被愛。」 1神學家莫特曼對生命的愛就是對人的生命的肯定及接受,院牧正正每天實踐這份愛,在醫院的處境、在病患者與家屬之中真誠地關懷,因為「愛使生命值得活下去—它是生命的源頭—它如死之堅強。這句話含義表示生命的本質乃在彼此相愛、共融、團契。」 2 面對病患痛苦,最需要是得著無盡的關愛,才能在不能逆轉的處境下,仍願意走到生命的盡頭;愛可以包含放下,卻是永不放棄。

1. 莫爾特曼:《盼望倫理》。王玉靜譯。香港:道風書社,2015。頁81。
2. 鄧紹光:《盼望.神學:莫特曼》。香港:基道,2014。頁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