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不一樣的CPE(上)

「疫」不一樣的CPE(上)

院牧聯會2021年秋季在職院牧CPE課程

自從2020年新冠病毒病疫情爆發以來,因應醫院禁止探訪的防疫措施、社交距離限制等因素,臨床牧關教育(CPE)課程一直未能如常舉行。直至2021年中疫情稍為緩和,院牧聯會亦把握時機,為有意修讀第一至四單元的在職院牧舉行CPE課程。修讀的院牧們都十分珍惜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當中亦有豐富的體會,我們將會在今期及下期《慈聲》刊載他們的分享,讓大家一同感受這次「疫」不一樣的CPE課程。

觸碰自己、聽見他人
 鍾沛嫦 沙田區醫院院牧事工 

作為院牧新丁的我,有時當面對病人或家屬的情緒表達時,會感到手足無措;彼此對信仰的不同理解與執著,亦會令自己心裡時有掙扎。我發現自己在牧養能力、關顧技巧上都需要提升,剛好遇上這段時間有機會報讀是次課程,心中感到萬分感恩,期望帶著這幾個月的病房體驗,能在課程中作出整合與澄清;我不斷提醒自己,要好好把握這次機會,與督導及同儕作經驗分享與交流。

一直以來,總覺得自己是一個情感主導的人,對於表達和接收情緒絕不是問題。然而,透過逐字報告,督導很快就指出,我的主要溝通模式是聽取事件(fact)、用頭腦思考(think)、最後是處理事件(settle),過程中較少讓病人及自己流露情感,不知不覺間原來這種溝通模式成為了院牧牧養病人的阻礙。

經過深入反思後,我同意並接受督導的意見,設下目標,從自身出發。《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一書提到:「當我們能夠貼近觸碰自己和他人的真實情緒,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看見他人。」為了能聽見病人的情緒,必須先觸碰自己的情緒。我開始閱讀有關情緒的書籍,留意自己的感受、情緒。透過課堂的學習,包括「自覺輪」、「情緒三步曲」及與自己內心的對話練習,從中敏銳和提升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力。在與病人對談時,我刻意放慢節奏,嘗試聆聽和捉緊病人的感受,藉著同理和提問,提供空間和機會給病人抒發感受,從而疏導對方的情緒,亦可在互動中了解病人的靈性需要。我經驗到這些改變得到病人正面的回應。

後來,我發現原來我以往的溝通模式,是始於童年時期已出現的一種防衛機制,是我為了生存而發展出來的保護策略。然而,現在這些機制已不再適用,反而成為高牆,阻礙了自己與他人的連結。感恩能在這課程中,讓我有機會不斷反省、糾正、深入了解並正視情緒這課題,這些都幫助我與自己、與病人建立更深的連結。

在疫情下,要完成課程要求的實習時數及功課的確不易,但收穫卻是滿滿,不單是在知識及技巧上,更難得是有一位經驗豐富,又會因材施教、傾囊相授的督導,還可以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彼此互勉互勵的同儕。最後,衷心感謝院牧聯會,願意排除一切困難,開辦是次課程,感恩、感激!

「以病人為本」的禱告
 周偉健 基督教靈實協會 

入讀神學院前,神呼召我成為一位院牧牧養病人,尤其是長期病患的長者。當我完成道學碩士的課程後,原先是隨即展開暑期CPE課程,然後便進入醫院服侍。可惜,事與願違,自2020年1月香港爆發疫情以來,我先後報讀了四次CPE課程都未能如期開課;幾經波折,課程終於可以在2021年秋季開辦,讓我完成了第一個單元的CPE課程。

在學習中,我獲益良多,尤其在「以病人為本」的原則下為對方祈禱有很多的反思與得著。當我面對在苦難中的病人,為他們祈禱時,很多時都是求主醫治、安慰、賜平安和加力量給病人,久而久之,不知不覺地自己會以公式化的內容為病人禱告。透過不同的課堂,我學到將受苦者的苦情像哀歌般的禱告帶到神面前,即在禱告中,院牧猶如祭司引領病人到主跟前,由院牧代表病人向主說出他沒有直接說出的內心感受,這不只停留代禱事件的陳述,而是讓病人經歷這些情緒感受被主聆聽、被主分擔、被主安慰。原來能協助將受苦者心中的苦澀向神述說陳明,這不但是有人聆聽受苦者,更重要是受苦者的苦情被主聆聽。現實上,受苦者的病情雖然未必會轉好,但當被人聆聽,甚至苦情被主聽見,對一顆受苦受創的心靈來說,是很重要的靈性醫治。

在課程中,我亦學到接納和聆聽自己正常應有的情緒。我是一個甚少和自己的情緒相處的人。透過同儕和督導的聆聽和回饋,我學習聆聽自己的心,而非強迫自己很快便要正面地看事情。這不但有助我疏理自己的感受,更有助我在牧養病人時,細心聆聽病人的感受。以往,我面對正在悲痛當中的人時,我會感到不自在,常常想著如何令對方正面一點,幫助對方快些走出悲痛,卻忽略與別人的痛苦共處,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讓對方抒發悲痛的感受。後來,我漸漸地體會到,面對他人的悲痛,院牧不是要快快幫對方解決它,而是要勇於進入對方的內心,從中聆聽和接納對方的悲痛。

由於我服侍的醫院是以復康病人為主,同儕來自不同類型的醫院,正好補足我牧養方面的限制和不足,大大豐富了我的學習。透過小組和督導的交流,我不但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限制,從中亦認識自己更多,擴闊我的視野領域,更讓我看見自己的盲點。

在疫情不定的時候,能完成CPE課程,實在百感交集,實在十分感謝主。在此,亦衷心感謝督導的悉心預備及教導,同儕的同行與彼此學習,以及院牧聯會同工的籌備和協助。

多年服侍的更新轉化
 余孝國 香港私立醫院院牧事工 

2011及2013年,我都先後在院牧聯會完成了單元二及三的CPE課程,相隔八年再修讀這個課程,衡量後認為是合適時候做合適的事。服侍日子越久,越難委身較長時間的進修學習,三個月的課程,此刻仍然應付到。

是次的期望除了溫故知新外,更想體驗及經歷一個挑戰:面對超過十年的服侍後,有甚麼需要改變、更新及轉化的地方。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天下之大,有很多感興趣的事物都想了解一下,但在工作服侍的需要上,仍需留點時間作專業上的進修,感謝事委會及同工的支持和配合方能成事。

是次課程的特式是混合修讀第一至第四單元的學員一同學習,我個人的彈性較大、包容性高、相對限制較少,在不同的環境及設定中,總會看見正面及有益的地方。所以在是次的學員組合上,我的角色很合理地被期望成為大師兄,感恩「方丈」(督導)不單止「不小氣」,更加顯示到因材施教的功力,佩服!

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習是操練不斷的反思,在不同的處境、不同的個案、自我不同的心理質素下,要知道自己的身心靈狀態,認清自己當下的所思所想,這是作為院牧最基本的要求,無論年資多寡,若欠謙卑受教的心及不願動腦筋的話,嚴格來說,並不適合作院牧的服侍!

在課程中學到的一個行為科學理論是「自覺輪」,這工具很針對重點,幫助我評估關懷對象的心靈需要。其理論是一個不斷反省與自我整合的過程:透過檢視持續出現的主題、發現障礙成長的因素、尋索可以突破的契機、邁向越來越健康的人格。人的心靈不夠健康,面對困難及挑戰時便陷入困境;但當我透過對話,找出對方持續出現的問題,便知道可以從哪一方面著手,讓對方也知道自己無力面對困難的原因,讓對方發現其實自己有足夠能力去面對,只是從前未有察覺個人本身,就是那有助自我提升的重要資源。

今次能夠與來自不同團隊的院牧一同學習,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深願大家都能學以致用並持續地操練。願有心的在職院牧及有志於進入此服侍的同工,可考慮修讀CPE課程,把握機會、善用資源,讓自己成為更合神用的器皿。

衷心感謝督導的盡心預備及教導,同儕的同行與付出,聯會同工在大小事情上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