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兩父女一起探訪病人,是很好的見證!」這句話出於多年前陳任敏儀師母的口中,正正道出了我為何參加醫院探訪的心願。
接近二十年前,我與先父一起參與銅鑼灣浸信會與香港浸信會醫院合辦的床邊關懷服侍。我們兩父女同行,每月總有一或兩次跟隨教會會友前往浸會醫院探訪,在病房獻唱詩歌、分享簡短信息、與病人交談及祈禱。其後我們再進一步參與養和醫院的病室探訪,每月一次到該院與病友見面,關心他們,為他們禱告。2011年,家父不幸患癌去世。雖然我們不能再一起結伴去醫院探訪,但我很希望把他「與病人同行」的心願傳承下去,所以我繼續參與床邊關懷的服侍。
醫院院牧義工探訪服侍的最大挑戰就是怎樣放下身段,體會耶穌的心腸去主動接觸病人。在私立醫院留院休養或接受治療的病人,對個人私隱有一定的要求。義工要用百般智慧去主動關心病人,並把握機會跟他們溝通、甚或傳福音,這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我作為一位大學老師,要不害怕失掉面子、甘心放下身段、輕看被人拒絕等,這對我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多年來能堅持下去,是因為我在人生中多次經歷神的恩典,以及爸爸在患病中經歷上帝的平安。這些切身的感受、與主耶穌相遇的寶貴經歷,就是最大的動力讓我能放下自己去接觸病人。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先父在病房中,正準備接觸一個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他見我們從遠處向他走來,便匆忙拿起報紙遮蓋自己的臉,裝扮閱讀。我和父親立刻互相對望,大家心裡都躊躇應否前往。但父親向我點一點頭,我們便拖著手徐徐往他床邊走去。我以活潑的聲音跟他說:「你好!我們兩父女是養和醫院病室探訪的義工,專誠來問候你!」或許是「兩父女」這個詞語觸動他的好奇心,他徐徐挪去報紙,看著我們,回了一個微笑。我們便藉此機會問候他,其後還有機會為他禱告。雖然只是一個短短的探訪,但已是院牧義工最大的滿足,因為我們能「以基督的心」去觸摸每一個病人的心靈。
鑒於疫情,過去兩年,我由實體的病室探訪走到網上探訪,然而關懷病人的心願從沒更改。過去兩年在網上參與香港賽馬會防癌會癌症康復中心的探訪,讓我更專注留意病人的需要,全程投入為他們獻唱及禱告。網上探訪的經歷多麼奇妙:我們與病人見面的感覺是「這麼近、那麼遠」,好像與他們只是咫尺之距,但卻沒有親身的接觸。這微妙的感覺,讓我明白人生原是那麼虛幻,與人的關係似乎很近,但又好像不能完全真實掌握;這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明白生命如聖經《傳道書》所言「虛空的虛空」。這份新的領受讓我明白生命的短暫,更學懂珍惜神託付我的工作,學習更多關心身邊的人,並運用智慧善用上帝給我的資源,完成祂在我生命裡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