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變化 尋求信仰
自言生長在一個簡單的家庭,招院牧一家共有四姊妹,她排行第三,笑言當年不時被人戲言是「四朵金花」。童年時家庭是幸福的,爸爸透過自學認識衣車零件,更變成一盤生意,媽媽則全職照顧家庭。假日時,爸媽帶她們到公園玩耍和野餐,樂也融融。
大約五歲時,招院牧一家成功輪候到公屋;約十歲時,媽媽受街坊的慫恿,決定外出工作。爸爸本來期望媽媽全職照顧家庭,這轉變令二人產生更多的磨擦。「在我中二那年,當時19歲的大家姐被診斷患上精神分裂,自此不斷進出醫院,獨自在家時試過剪斷全屋的電線,或試過失蹤兩三天才被尋回等。因為照顧大家姐,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整個家庭經歷翻天覆地的轉變。」至於招院牧,面對家庭劇變,累積了許多情緒……
當時,招院牧就讀天主教學校,宗教科老師跟她分享世界上有一位創造主,於是她嘗試自己祈禱並尋求信仰。畢業後她踏入社會工作,為進一步尋求信仰,她請教基督徒同事有關上教會的情況,然後自己在居住地點附近尋找教會聚會。「我上教會一年後就受浸,然後在教會事奉,做團契導師、教會執事等。」
委身工作 委身侍主
工作數年,招院牧轉換了六、七份工作,直到後來加入政府部門從事藝術行政工作。「我本身很喜歡藝術,愛看話劇、畫展等,所以十分享受這工作,可以形容為很『委身』。有天突然想到,如果工作也要我去『委身』,那麼信仰呢?於是我就開始求問神。」
後來,招院牧有機會參與中國神學研究院舉辦的以色列聖地遊。「旅程其中一個活動是逾越節晚餐,當時牧師以約翰福音21章來講道,我聽到重複三次『你跟從我吧!』聚會後我走到戶外,看見晚上漫天星光,我就感受到是神對我發出祂的呼召。」其後,她就進到神學院接受全時間事奉的裝備。那時,她剛好工作了十二年。
休息停下 尋求前路
畢業後,招院牧有七年在一間教會作傳道,以及五年在另一間教會作主任。可是,經過這十二年的事奉後,招院牧感到十分疲倦;事奉期間,大家姐更發現患癌,三個月後就安息主懷。大家姐離世後的兩年,她決定停下來,休息超過一年時間。「那時,我回顧從前與大家姐相處的日子,她在19歲被診斷患上精神分裂症,到安息主懷時是49歲,原來我與一位精神病患者相處了三十年,那一刻有種『畢業』的感覺,彷彿我的人生完成了一個階段的學習。我就求問神:過去祢讓我有這些經歷,對我來說有何意義呢?」
過去家庭的景況,為招院牧帶來很多情緒。她用了八年時間去處理,包括初期在神學院時接受輔導及參加成長小組,幫助她疏理一些情緒。「到了第四至六年,我已經很願意面對自己的內在世界,但仍有很大掙扎、很多眼淚。後來我也嘗試靜修、約見靈修導師,過程中導師帶領我回看過往黑暗的日子,原來神仍然與我同在,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安慰、醫治和滿足。詩篇139:12上提到: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認定神的同在不僅成為招院牧的安慰,也成為她日後院牧服侍時的信念。
休息的日子,招院牧也在尋求人生下半場應該怎樣,於是,她選擇先報讀一個單元的臨床牧關教育課程(CPE)作為休息。「有人說CPE是一個不易的課程,怎能休息?但對比我在牧會事奉時面對的沉重壓力,CPE的學習反而令我感到輕省,也讓我淺嚐院牧服侍的情況。」
陪伴同理 照亮別人
完成CPE後,招院牧主動聯絡大埔醫院主任院牧梁牧師,獲安排作精神科探訪義工達半年。2013年9月,院牧聯會開辦首屆駐院CPE課程,招院牧決定報讀並獲得接納,修讀這個包含三個單元的一年制課程。完成後,招院牧先在北區醫院院牧部服侍了一年,其後大埔醫院院牧部有空缺,她加入該團隊,至今已服侍了七年。
服侍初期,招院牧會想著自己要怎樣幫助別人。後來她學會放手,與病人同行,讓病人經歷神的同在。「以往我有陪伴患情緒病的大家姐的經歷,所以明白到陪伴、眼神的交流已是很好的關懷。作為過來人,我亦特別明白情緒病患者的家人的感受,對他們會多一份關懷。」除了關懷精神科病人,招院牧也會探訪其他科的病人,有些病人遇到複雜的家庭關係,她也較能同理明白。「詩篇139:12下提到: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所以我相信,神使用自己以前黑暗的經歷來照亮他人。」
招院牧分享印象深刻的個案,其中一位是患癌的女病人,因她半年內兩度復發,需要進行電療,但她接受不到,出現情緒困擾而轉至精神科。招院牧陪伴及關心她,亦有教會關心她,甚至病人媽媽居住的老人院院長都來探望她。病人感受到關愛,出院後她願意信主並上教會聚會,得著更大的力量,最終願意踏出一步接受治療。
今年農曆新年前夕,招院牧接到醫院轉介,探訪一位患癌的男病人。病人的家人已信主,所以招院牧放膽邀請,病人亦因此決志信主,及後願意受洗。因探訪限制,招院牧亦協助病人與家屬視像見面。洗禮後大約一星期,剛好招院牧放假後第一天復工,她就收到病人女兒來電表示,病人正處於彌留狀態,於是招院牧隨即前往為病人及家屬作告別禱告。病人最終離世,招院牧亦出席其安息禮拜。她看見神的工作,包括病人離世的時間,讓她可以為這家庭作告別禱告;另外病人女兒在父親離世後,亦多了上教會。
展望將來 繼續服侍
事奉之餘,每年招院牧都會安排數天退修安靜、休息,讓神和自己可以接觸自己的內心,有時也會約見靈修導師。招院牧也有報讀外間課程及參與院牧聯會的在職院牧研討會,提升個人的事奉技巧。團隊內同工亦有不同配搭事奉,招院牧處事節奏較明快,因此與主任院牧一起主力探訪男病人,另外兩位女院牧則負責關心女病人。可是疫情令探訪有所限制,特別是精神科病房一直禁止探訪,只能靠電話關心病友,令服侍變得被動。招院牧期望早日能恢復到精神科病房探訪,更能關心有需要的病人。
回望過去,招院牧年青時的沉重經歷,現在已能豁然面對,並以蘇軾《定風波》的一句來形容:「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展望將來,主若願意,招院牧繼續院牧服侍到退休之時,剛好就是十二年。工作、牧會、院牧,三個十二年,交織成為招院牧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