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若素──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

安之若素──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

 張芸菁 

安之若素。既有危亂當前亦處之坦然的氣概,亦有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風度。這一個樸實高雅的名字,就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的黃安素會督(Bishop Ralph A. Ward)的中文名字,安素堂為秉承他一生辛勤、愛己愛人、安之若素的高雅情操,特以名為念。

五十年代初期,安素堂已回應當時社會需要,承接牧養從上海、福建及一些外省的新移民信徒,並以進取的態度與時代並進,配合香港社會的發展。當時安素堂主要發展宣教、社會服務、以及興辦學校,透過教育和服務,活出信仰,深得市民歡迎。於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安素堂窩打老道新址與楊震社會服務中心雙繼落成,標誌著她對社會服務的承擔,信徒人數也迅速增長,更於翌年增設了早堂粵語崇拜。

但到七○年代至九○年代初,一段漫長的移民期,一直影響著教會的發展,就是早期信徒因對香港沒有歸屬感而紛紛移民外國,青年信徒又大批到海外升學,教會甚至出現青年斷層的危機。幸而當時牧者積極拓展青少年工作,培植他們成為教會新一代的後起之秀,這一間移民教會逐漸轉變為本土教會。

至於院牧事工何時開始植根在教會?按張國良宣教師的分享,從九○年代開始,堂會意識到要與所屬社區建立關係,發展社區工作。那時正是廣黃院牧事工的成立。面對一街之隔的廣華醫院,是理所當然的社區服務對象。九二年,教會正式進入廣華醫院作病人佈道,並加入院牧事工作委員。同時,堂主任梁林開牧師也大力支持與鼓勵,以身作則的關懷病人,為病人洗禮,積極跟進院牧轉介的病人與家屬,不經不覺十多年。

早期參與的多是婦女,隨著時間與人事變遷,這棒子已交在一群活躍的職青手上。他們有計劃地推動事工,集合團契與小組舉辦異象分享會,介紹醫院禾場,又邀請院牧作經驗分享與訓練,增加參與者的探病技巧與信心,編排出隊日期、時間、內容、性質等等,有步驟地進行每一次探訪關懷。時至今日,這個院牧事工的參與,已成為堂會佈道事工重要的一環。

堂會注重院牧事工的程度,甚至要求每一位神學生,在修讀神學的同時,最基本也要完成一期「臨床牧關教育」(CPE)訓練,預備將來推動醫院院牧關懷事奉。堂會每一位同工都很明白與院牧的配搭,加上現在堂主任李鼎新牧師,是一位富有十年院牧經驗的牧師,對於推動配搭,都很有個人見地。除了人力上支援之外,在經濟上牧師每年也提出一個數額,呈上堂委會討論議決,也定期匯報參與情況,讓堂委明白瞭解而作出調整,安素堂對院牧事工的參與可算是不遺餘力。

雖然堂會對醫院的關懷事工是那樣投入,遺憾的是參與的次數和時間卻很有限。因為廣華是一間全科急症醫院,員工與病人很多,但每次出隊只有短短兩三小時,所接觸的病人未必可以建立互信、深入關懷。個別的弟兄姊妹可能會使他們失望,這方面需要更多關心,幫助他們明白。其實每一次接觸,能令病人有新的體驗與經歷,已有足夠的意義。

參與院牧事工,堂會並不會有甚麼損失,反而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最大體會就是看見參加的弟兄姊妹,對信仰看法不再是平面而是立體化了,比以前更多看見人性的一面,對人的瞭解也較深入,同時更加看清楚自己,其實對他個人成長是最大幫助的。其次是對堂會患病的肢體明白多了,給予的幫助也更適切了,這是教會的祝福。然而,關懷層面不單在策劃推動上,乃在人與人之間,明白彼此需要,才是最重要,安素堂在這層面上有很大的收穫。

安素堂就像耶穌基督一樣,取了凡人的形象,不驕不華,平實的緊守崗位,服侍不同年代的人。今天雖然已走過了近半過世紀,但仍充滿活力的站在繁華的社區之中,謙卑的服侍,引領失喪者回到神的慈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