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學員
李劍紅 駐院院牧課程學員
丘艷冰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宗教教育碩士學生
黃美鳳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組神學學士三年級
任遠輝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組神學學士四年級
在臨床牧關教育訓練(CPE)課程中,有一段學員個別會見督導的時間,為何課程有這樣的安排?究竟會見督導是怎麼?今期有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四位CPE學員與大家分享會見督導的經驗。
李劍紅說:「會見督導是CPE課程之一,基本上學員每星期會個別會見督導一次。而在我們開學時,每個學員都要寫一份學習契約,寫下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督導時間就會環繞這些學習目標來傾談。不過也可例外,如在過去一星期發生了一些棘手問題,不一定在探訪上,私人問題也可以傾談。」任遠輝認為見督導是一種學習資源,他說:「做功課是學習資源的一種,見督導也是一種。」又說:「督導時間肯定是很重要的反省時間,雖然在CPE課程裏已經有很多反省時間,但見督導是個人對個人,是很不同,因沒有其他人的壓力,可以暢所欲言,這是協助自己反省過程的一個環節。」
他們同時感到見督導可給他們不同的學習及幫助。丘艷冰道:「督導就是我們的同行者,是我們的支援。有時候,關懷人也會有情緒,她就為我祈禱。而督導時間也是牧關時間,因督導是一位牧者,有牧會經驗,她會提醒我在處理實際環境問題上會有機會出現的困難。我覺得不但可得到牧養關顧,也多了一些牧養關顧上的經驗參考。」黃美鳳又道:「我們傾談的困難不一定在探訪過程上,也可在教會或其他地方,例如如何介入處理衝突,當身份不同時,可以怎處理等。因我仍是神學生,將來可能會牧會事奉,可以怎樣使用在CPE學到的技巧,都是我關心的,所以在不同場境遇到的問題,我也會與督導商討,她可幫助我如何將學到的東西應用。」
在他們心中,督導與他們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李劍紅及丘艷冰同樣覺得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李劍紅說:「像老師是因為我確實在她身上學習知識,而像朋友是因為我可將自己的問題完全講給她聽,很深交。」丘艷冰又說:「她可與我一起哭一起笑,她不是純粹幫我解決問題,而是真正體會我的感受,對我所遇到問題有同感。」黃美鳳接著說:「我也有這感覺,她能走到我內心傾談,我感到她很接納人和開放,所以我能坦然地與她談及較深入的事情,就算是一些陳年舊事,我還未處理的,她都察覺得到,與我傾談。」原來與課程督導相處,也可以這樣接近、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