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心人」的轉介
一天早上,在院牧室收到一個電話轉介,轉介者「有心人」提到同事的爸爸患了末期肺癌入院留醫。院牧收到這個信息,因疫情未能到病房探望,於是把握當下機會,在電話中與「有心人」為這位院友立祈(化名)祈禱仰望神;知道立祈未有信主,另因疫情原故院方未能讓家人探望立祈。院牧得悉院友無奈地被謝絕探訪,但同時堅信神是超越人的空間與限制,祂會親自尋找軟弱的人,施憐憫賜安慰:「出於信心的祈禱,可以使病人康復,主必叫他起來。」(雅各書5:15上,新譯本)
立祈是一位末期肺癌病人,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院牧囑咐「有心人」代為通知她的同事,請直接聯絡院牧,好讓院牧也能夠直接關顧及支援家人。
家人的無力感
不久,院牧收到立祈的兒子來電,言談中聽到他時有流露絲絲的無奈,感受到他內心的掙扎與擔憂,因為家人面對患有重病的父親產生難以想像的無力感。在立祈的兒子說到感到無助之際,院牧邀請他在電話中一起為他父親
呼求上帝,求上帝眷顧保守,使他在困難中得著心靈的平安與力量。與立祈的兒子通話後,院牧隨即聯絡立祈,希望透過電話可以關心及慰問他,可惜他未能接到院牧的來電。
聖靈感動院友回應
翌日,院牧再主動致電給立祈,感恩的是這次立祈即時接聽電話。他為著早一天未有聽到院牧的來電致歉,原來當時他不太精神。接著,院牧表達慰問,也告訴立祈,院牧樂意支援並陪伴同行,更讓立祈知道其實有很多人為他祈禱。
繼續傾談之際,院牧留意立祈的聲調慢慢軟化,他亦透露很希望院牧為他祈禱,因他不曉得如何禱告。院牧嘗試邀請他考慮是否願意成為神的兒女,讓天父成為他生命的主;奇妙地,立祈竟立即回應,很清晰地告訴院牧:「我願意成為天父的兒女。」立祈更堅定地告訴院牧:「院牧,很奇妙,昨天我還是氣促和有些呼吸困難,但今天我好了很多,可以說話。」院牧為此感到聖靈在工作,於是引領立祈作決志祈禱。
一人信主影響一家
院牧鼓勵立祈與兒子分享信主的選擇。後來,院牧聯絡立祈的兒子,他知道父親已經信主,感到十分驚訝,更詫異父親竟然這麼短時間就信了主,而且十分清晰而堅定,實在是奇異的恩典。兒子在電話中也靜悄悄地告訴院牧:「其實我曾經信主,但後來我遠離了神很久,現在看到爸爸信主,我也感到十分驚訝,卻又十分感恩,覺得是神蹟,多謝院牧!」
因為立祈的病情反覆,感恩及後院牧獲院方批准到病房探望立祈。他願意接受院牧的信仰引導,學習祈禱,認識神的話語,懷著如小孩般單純的信心,每天依靠神,從神支取力量,經歷神的同在。院牧從他身上看到病痛及死亡已經不再對他有所威脅,為此感謝神。
之後,立祈需要轉往寧養中心休養,期間並且主動要求洗禮。在家人的見證下,立祈正式成為家中第一位受洗的基督徒。信主後,院牧看見他的生命流露滿足、平安和喜樂,為家人帶來無限的安慰。幾個月後,立祈的家人通知院牧,立祈平靜地安息主懷,且邀請院牧為立祈的基督教安息禮帶領祈禱。
病人的「札記」與院牧的反思
在安息禮中,院牧最深刻和難忘的是聽到立祈的兒子讀出父親的「立祈札記」。原來立祈信主之後,在院牧的鼓勵下每天向神禱告;特別在療養的日子,他更有寫札記的習慣,透過文字將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告訴天父,亦為不同事情感恩讚美,無論是看到小花兒,或聽到小鳥的歌聲,生理上的「暢通」,吃得下,睡得著,甚至他太太溫柔簡單的問候等等,都足以讓立祈為這些事切切感謝天父。
從立祈的心靈札記中,院牧想到心靈札記的三大功用:反省(reflection), 治療(healing)及成長(growth)。立祈定意每天把握機會,筆錄與神傾談的禱文,洞察生命裡每個遭遇的信仰涵意,他學習交託,以感恩的心面對;他選擇不去逃避苦難,反而以禱告向神支取能力,以致他對生命的光景感到自如,有助他轉化為有生命力的生活。
儘管生命面臨危機以及可能帶來的摧毀,但透過撰寫心靈札記,讓立祈不斷反省自己,更深入認識自己,朝向更深化的成長;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學習不再依賴自己,多倚靠神,尋求神的恩寵和憐愛,接受同行者及家人的關顧和支援,邁向無憾之路。死亡提醒我們生命有限,因此人生每一刻的感動、每一個真真實實的片段,都是十分寶貴的,值得留下一點一滴。
結語
面對死亡的一天,不管是自己或是親友,死亡能使人觸碰到心靈最深處,回顧此生是否活得有意義,是否感到滿足欣慰,有否留給後人值得懷念的事物,有否完成有價值的事,和親友的互動有沒有遺憾,交惡的關係有否解開……誠然,這些回顧與反思十分重要,而立祈的選擇是甚麼呢?他更珍惜生命中永恆的遺產,親手用筆記錄下來,並傳承給他所愛的家人。在醫學上,我們未能戰勝死亡,但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回憶卻可以永留心底。「愛是恆久……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13:4,8)阿們!
- 梁國棟:《生離死別的牧養關顧》。 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2003。
- 蔣慧瑜:《讓我們無憾Say goodbye》。 香港:青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