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牧關教育於1920年代始於美國,就著西方文化對個人的尊重,這項訓練的模式與傳統中國的「老師權威」教育有所不同,它的特色包括:
- 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讓學員感到被尊重、被信任及被關懷。
- 探索學員想學習甚麼,而不是指示他要學甚麼。
- 給學員一些責任選擇學習的方式及資源。
- 要學員分擔責任,評估自己的學習。
這種教育模式不單富趣味性,並且學員分擔了學習成效的責任,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成人教育權威Dr. Malcom Knowles稱這為Andragogical model(成人教育模式),也即是 Process model(過程模式),因為他也強調老師與學員共同定立學習的目標及過程Mutual Planning(相互計劃)。(The Adult Learner p.120)
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常被諷喻為填鴨式教育,意思是:
- 老師是絕對權威,學生要絕對服從。
- 老師學問淵博,是知識寶庫。
- 多發問就是挑戰權威,更怕令老師難下台。
- 老師認為好的東西,就努力地塞進學生腦袋。
有趣的是,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他所傳遞的教育理念與傳統的卻大有差異,但與臨床牧關教育理念頗相近,孔子教學法主要包含下列四個原則:
1. 要有啟發性(Apperception)
孔子經常引用過去熟悉的歷史及知識,帶出新的觀念。他認為要透過重溫舊事,從而獲得新知識,因而可以成為他人的老師。
絕大部份的臨床牧關教育學員(下稱學員) 有人生經驗、工作經驗及牧養關顧經驗,牧養技巧對他們而言並不完全陌生。作為督導,要尊重他們既有的內在資源,與他們一起探討如何在已知的知識技巧上增值,而不是完全否定他所擁有的。正如臨床牧關教育的目標是強調「發展學員對…的醒覺」。(Standard 309)
2. 有實際行動(Activity)
孔子鼓勵他的學生不要單單「聽」,也要「做」。他經常鼓勵學生將他所教的實踐出來。實踐,縱然未能令一個人完全,也是建立一個人的特質的主要因素。他亦鼓勵他們發問及表達他們的觀點“If a man does not ask—I can indeed do nothing with him。”(一個人不發問,我實在沒甚麼可以幫他)。對於好的發問,他會表示欣賞。若有學員害羞不敢表達意見,他會耐性鼓勵他們,而不會嚴厲責備他們。
臨床牧關教育的教育模式是「行動/反省/再行動」,意思是必須行動在先,無論是臨床實習,小組討論,然後對自己的行動作出反省,深思其背後原因,當有所發現後,就知道下一步行動(Standard 309.3, 309.10)。臨床牧關教育也是一項理論與實踐同步進行的訓練(Standard 309.6, 309.9),期望幫助學員將所學的即時應用於臨床實習上,並作自我評估。
3. 個人化(Individualization)
孔子很看重「個人獨特」的原則,他會按學員的需要、情況及學習能力而調校他的教學法。他與他們一起生活,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他會尊重他們個別不同的意見,若有不認同的,他也會報以微笑。
成人教育學者 Lindeman也認同個人化的教學,例如:留意學員的模式、時間、學習進度(The Adult Learner p.31)。這一點臨床牧關教育的訓練算是成功的,例如有些學員較為進取,主動,他們就可以勇敢地到病房探病,與醫護人員接觸;有些只要督導稍加指導及鼓勵,他們也很快自我調適;但有些內向,自信心較弱的學員,督導就要多花點時間及精神去指導。學員要自定學習目標是臨床牧關教育特有的個人學習模式,這訓練基於一個理念,就是學員都是成年人,知道自己需要甚麼,並且要為自己所學的負責。
4. 學習動機(Motivation)
孔子認為看學員對學習的投放,就知道他們的學習動機。
臨床牧關教育也是期望學員要對學習自我負責,例如:在小組的參與態度能影響他們學習的得失;功課上的反省愈深入,就愈能對自己及自己的事奉有更多的發現。在收生面試時,每個申請人都被知會「訓練過程很辛苦,很花精神時間」,讓他們預計要投放的時間。但訓練開始後,有些學員的表現強差人意,同儕及督導會懷疑他們的學習動機;因此,幫助學員建立一種適當的學習動機也很重要。甚麼是孔子認為適當的學習動機(the adequate motives):
- 不是期望回報(No use of …the hope of reward)
- 不是恐懼受罰(No use of …the fear of punishment
- 乃是愛,尤其父母的愛是最大的激勵(Love, especially the love of the parents, was the chief motive)
有些學員報考訓練,是應神學院或教會要求,在別無選擇下報讀;有些是風聞這訓練的知名度,於是報讀,為的是「人有我有」。這些都不是出於個人的由衷意願,投放的心力自然不大。有些申請人懷著謙卑學習,裝備自己去牧養關顧他人,這些學員我們稱為臨床牧關教育的好材料(CPE material),他們願意開放、冒險,願意認真反省,願意真誠關懷病人。當然,千里馬還需遇上伯樂,督導都需要負上責任。
如何能引起學員的學習動機:孔子對老師的提醒是:
- 預備的教材要有趣味性及吸引性(In the process of his teaching were full of interest)
- 鼓勵學員思考。學習沒有思考,學習就會變得沉悶(Learning frequently becomes dull when no thinking on the part of the learner)
- 要有具體及清晰的目標(Formulating clear and definite objectives)Dr. Knowles 的講法是按需要定立目標(formulating program objectives that will satisfy needs)。
- 建立有助學習的環境。(A very favorable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is created.)Dr. Knowles 的講法是establish a climate conducive to learning(意思相同)。
- 內容要生活化(A life-situation approach)
孔子這些建議實在與臨床牧關教育的訓練一致。它打破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採用小組討論,並且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幫助學員的學習。這些小組活動,均在安全、信任、坦誠、尊重的氣氛下進行。成員間的互動交流,刺激彼此的思考,沒有一個人的答案是絕對的,在乎互動過程中產生的新思維。奇妙的是,雖然每位學員有自己定立的學習目標,但互相討論過程中所產生的觀點,可以讓每位學員受惠。例如:一位學員提出一個牧養精神科病人的個案討論,中間涉及的神學問題、社會文化、家庭問題、牧關輔導技巧等對每位學員均受用,不單是那位提交的學員。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基於一個前設:「人是可以教育的。Men are teachable」他認為一個自以為學習能力不足的人,乃是個人意志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但願作為教學的你我,也有這份情操鼓勵那些自以為學習能力不足的學員。
參考資料
• Chen Jingpan, Confucius As A Teacher , 1990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China (p.385-407)
• Malcolm Knowles , The Adult Learner , 1990 (fourth edition),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Texas, USA (p.118-120)
• ACPE Standards & Manual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