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減醫護人員能調減醫療成本的反思

削減醫護人員能調減醫療成本的反思

 黃成智 

過往,政府投放在保安、教育、衛生及社會福利方面的開支約佔整體支出的六成,近年由於滅赤壓力政府不斷削減醫療衛生的支出。○三年,沙士風暴令我們在痛苦中察覺到預防疫症疾病和促進基層健康工作的重要;然而,今年財政預算案被削減得最深最狠的,卻正正是衛生醫療服務!

衛生署所獲資源被嚴重削減一億三千萬,實在有違市民希望強化公共衛生的需求。至於負責為全港百份之九十四的病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管理局,來年所獲的經常資助金亦被削減十一點六億,削幅高達百份之四,這又豈會是香港社會的需求?隨著人口數量增加、質量老化,公共醫療護理服務的開支只會日漸上升。筆者認為除了阻止非理性地削減醫護預算外,亦應梳理現時公共醫療成本的分配,以改善資源應用的效率。

一向以來,社會普遍認為醫療成本高昂,是由於給予專業醫護人員的薪金過高所致。引申而言,解決財赤的最簡單方法,是直接削減醫護人員,以求降低成本、減低醫療開支、精簡架構、減少人手。根據資料,醫管局正正採納「醫療成本過高是專業醫護人員的薪金過高所致」的假設,於是今年就削減了護士一百二十七名,其他專業職系及基層人員數目亦被削減,但醫生人手卻增加一百四十七名。一方面增加醫生人數,另一方面卻削減護士、其他專業職系及基層人員數目,這是否一個適切的方法,來降低醫療成本?隨著本港人口老化、疾病模式轉變,護理比治療的需求日趨增加,為了降低成本而削減護理人員,會否引致資源錯配、護理人員工作量及工作壓力颯升等問題?就算醫療成本真的降低了,服務質素又能否維持?

當我們思索前線醫護人員的薪金是否偏高而引致醫療成本昂貴時,不應忘記客觀事實是因為他們的工時偏長,加上輪更當值,需要給予一個合理的回報。醫管局曾發表調查報告,表示醫生每週工時的平均數是八十六小時,更有百份之四十的醫生一星期沒法有一天法定假期,有做醫生的朋友告訴筆者亦曾平均每星期工作高達一百至一百一十小時,實在遠超過可接受水平。過長的工作時間是否能夠保持優質服務?超荷的工作量又是否實際的需要?還是一種折磨?長時間工作對醫護人員、病人、病人家屬,以致整個社會是毫無好處。長時間工作,令醫護人員欠缺足夠的休息,更有機會影響工作效率,引致失誤。而長時間工作,變相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我們不要忘記醫護人員亦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克守己任盡心盡力救治及護理病人,卻失去每個人生而有之的家庭生活,這豈是講求仁愛的我們所樂見?

九十年代,是醫管局急劇暴脹的時期。以醫管局提供由九三年至九八年公立醫院員工數目,對比同期病床的數目,就不難發現成本問題的根結。首先,九三年的病床有二萬二千三百九十一張,到九八年增加到二萬六千七百九十張,每年平均增加僅百份之三點七。在此期間顧問醫生由二百四十七人增至四百六十六人,每年平均增幅有百份之十三點五;而管理職系由五百三十一人增多達一千零三十八人,以每年百份之十四點三的速度上升。顧問醫生及管理職系比病床數量增加多於三倍。然而,在九四年開始,醫生的人數由一千七百零三人,以每年百份之四點五增長率遞升到九八年,於是公共醫療體系遂變成頭重腳輕的局面。歸根究底,所謂醫療人員薪金偏高,並非前線醫護人員所致。醫管局的行政架構中的行政總監、各醫院的醫務統籌、顧問醫生等人領取薪金、津貼是導致醫管局成本昂貴的其中一個原因。

耶利米曾大聲悲號:「他們草率地醫治我子民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六:14)。因此,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事實,削減醫護人員並不能降低成本;反之,只會減低病人獲得醫治和照顧的資源。今天,無論是晴是雨,醫管局人力成本的分配、各醫院的行政架構,是時候作出重新探索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