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天氣最是惱人。潮濕的空氣,使牆壁淌水,衣物發霉;細雨微風,乍暖還寒,最容易教人生病。相信沒有多少都市人是會喜歡春天的。但曾經到過山區的農村,那裏的景象卻不一樣。有一次,春雨驟來,使行程添上很多的不便,但負責接待的當地牧師,卻喜孜孜的說︰「來了這場雨,農民可樂了。」
農夫是和大自然接近的人,他們對天氣的感應,和我們這些已經與自然環境抽離了的都市人,感覺有天壤之別。對他們而言,潮濕發霉的季節,正是種籽發芽的時候,是栽莊稼的好時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單為細雨濕風還予正面的讚許,更道出了生機暗藏在惱人時節的奧秘。
四年多前,有幸的加入了院牧事工這個行列。一直感受到各醫院的事委會和院牧們,都在努力的開耕這一片「田」,但礙於整體的「氣候」,總看不見滿田春色的景緻。沒想到,在如今濕霧迷濛的時候,卻隱隱的看見綠芽正在生長。
耶穌常常用莊稼比喻天國,可見他們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共通點。莊稼的培育與收成,在乎田地、氣候、農夫、肥料和種籽,這些都是缺一不可。在醫院這一片「田」,要播種「全人關顧」這顆永生的種籽,院牧和義工、教會和教牧就是農夫;而培育和訓練人才,就是堆造「肥料」。馮家柏醫生在今期的〈愛心實話〉中指出︰人是教會最重要的資產。至於如何把教會中「人」的力量釋放出來,使他們成為潤澤眾生的資源,培育和訓練,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份。至於「氣候」,外在的大環境,當然要用心等候,但內在小天地卻可以轉化育成。十分同意馮家柏醫生所講,「全人關顧」是一種文化的培育,何時成功,何時就形成「氣候」了。但如今,可是春意漸濃?
客觀的事實告訴我們,醫院對院牧事工的重視,是日益加增的。這固然是醫院方面掌握利用院牧及義工作為服務資源,但也是院方明白到「全人關顧」的重要。因此,院牧和受過良好訓練的探訪義工,愈來愈受醫院的重視。最近,我們十多位院牧同工,探訪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院方的專職醫療總經理羅志強先生一再向我們表示,院方正希望透過與院牧部的合作,提升醫院的醫療文化。沒想到小小的院牧室,被賦予那麼大的使命和得到那麼大的肯定。新界東聯網成立了「心靈關顧服務小組」(Cluster Spiritual Care Service Committee),有四位院牧被邀列位其中,這些都表明了「氣候」正有利「莊稼」的生長。
至於在院牧事工範圍內的是否也在形成相同的氣候?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院牧室對探訪義工的訓練正在加強加多,對探訪義工的質素的要求也在提高之中。院牧聯會在三月份增加了一位執行幹事,主力會放在牧關支援和義工培訓方面,也會舉辦更多「牧關與成長」專題講座和課程,就如正在推出的「醫Q全接觸」,都是為了培育牧關者的心智素質,提升院牧服務。
此外,亦愈來愈多教會更明白和認同醫院牧關的意義,事實上,每一期的〈燈在台上〉都帶給我們不少鼓勵。這豈不是在院牧和教會的環境中,也漸漸形成「氣候」了嗎?更值得高興的是,CPE訓練也正在發展之中,香港浸信會醫院、伯特利神學院、那打素醫院的CPE訓練都明顯加強了。以上的情況,相信在《慈聲》中大家也可以有概略的瞭解,雖然都是默默似的進行和發生,卻如春風化雨,是潤物無聲。
山區的莊稼人讓我知道,不要在乎氣候是否對自己不便,只要在乎氣候是否合適栽種。在今期的〈活頁明窗〉的「醫院聯網後對院牧事工的影響」,大家可以更清楚醫院這一片田的景況。雖然今日有種種的困難和問題,卻是生機最蓬勃的季節。但願有更多的「農夫」願意下「田」,栽永生的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