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及處理被關懷者的情緒(下)

洞察及處理被關懷者的情緒(下)

 余德淳 

當我們要幫助人處理他的情緒時可以參考以下七個指引:

一.否定他的絕望

不要讓他經常說情況是絕望的,要鼓勵他多方面尋找。例如他認為自己家境窮困,子女不孝順,自身又患病,似乎天也要趕絕他。你可以告訴他世上也有人有類似遭遇,卻生活得很快樂,鼓勵他去學效參考。

二.閱讀治療

閱讀可以增加知識,擴闊視野和心理疆界,令人頓悟。探訪時可給病人帶點書報,讓他有精神時閱讀。

三.鼓勵病人不要孤立自己

多與過來人或有經驗的人交談,經驗的分享可以減少孤立,讓人感到有人同在的感覺。

四.鼓勵病人尋求輔導

不是「社工」的那種輔導,要認識各類幫忙去紓解問題的方法。我們可以提供合適的選擇,幫助他們建立尋找的態度。

五.引導病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自己的病

疾病可以教導人去改變生活,當病者進入康復時,康復並不是絕對的,有時康復要求人改變生活,例如早睡、少吃或多吃某類食物、調節工作時間和性質等等,其實是改變生活的智慧,”do more””do less””do the save”。鼓勵病人從這三方面去再計劃他的人生和規劃生命。再帶出一個重點,病人的孤單感可能是由於入院前他的群體生活不理想,以至住院期間很少有人來關懷探望,因此出院後需要一個有力量、有關懷的群體。我們可以帶他返教會,參加合適的團契。疾病會叫人反省自己的人際關係。

六.把患病轉化為一件有意義的事

患病是一個刺激,刺激是一個改變的禮物。患病會令人改變生活,特別是對那些工作狂的人,病倒了進入醫院,才開始知道以前的所作所為不值得,那一刻會刺激到他去思想自己的得失。我們可以提醒他,透過生病這個經歷去體會生命的意義,改變日後的生活方式和目標,轉化到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七.重新去學習適應新事物

很多病人都不能完全適應病患者這個角色,抱著一個否定的態度。例如,很多病人都不依從醫生的指示去服藥,因為心裏否定自己患病或認為病情並非嚴重。又有些經常向人表示自己無病,只是醫生斷錯症。這都顯示他們不能適應和接受患病這個事實。所以,當我們去關懷病人時,要用合適的說話去引導他們去適應生病這個現實。

更提醒他們這患病可以帶給他們正面影響,如懂得珍惜與家人的感情,幫助他們找回遺漏了的東西,那便是我們當關懷者最大的收穫。我希望今天大家想一想,那些病人有沒有經歷完你的關懷後能量增加了。因為你把你的能量搭通往他們去,他們尋回很多快樂的來源,包括信仰在內。他們經歷了你的說話後,擴大了他們思維的有限性,認識到一位如何真正去生活的朋友。許多人都是不認識如何生活的人,圍繞著他都是紙醉金迷、飲酒爛賭、甚至不問明天將會如何,沒有將來的人,透過這個病而得認識你,才知道在日常生活裏可以當義工,或把有價值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他重新知道如何去生活,患病實在是很好的經驗。(講座完畢,以下是答問時間。)

問:會不會因長時間關懷而厭倦對方?

答︰要小心你的心理運作。當你去關心別人時,你是在付出,所以要小心自己可能太想有回報。真正的回報是「你父在暗中察看,必定報答你」。如果對方對你不是真欣賞,表現言語冷淡,缺乏感激之情,你會覺得厭倦,這是人之常情,但你必需弄清楚兩者分別。

問:許多關懷者說自己感到孤單,如何可以建立健康?

答︰孤單是lonely(loneliness)與另一實力的字──自處alone(aloneness)不同,擅於自處的人是不會感到孤單的。雖然只是一個人,Lonely的人一定要別人陪伴,因為他不懂得如何面對自己。醫院是考驗人自處的地方,特別是晚上,又有限定的探訪時間,不能處aloneness的人是很多的。病人的loneliness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以告訴他,他太少機會獨自去做愉快的事情,缺少這種經驗,任何活動也習慣要別人陪伴。其實,自處是可以操練的,他並不是不能做到,只是缺少練習而已。開始時的沉悶感覺是要克服的,但是可借助一些媒介,如音樂等去紓緩,或選擇一些適合的東西作為陪伴。直至一天,通達的思想已經足夠了就不會孤單。知識份子在這方面會有利一點點,因為喜歡思考(think deep),不懂得如何思考的人,在孤單時會比較辛苦。

錄自:二○○二年九月五日由院牧聯會主辦的院牧專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