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學習

不一樣的學習

 訪問/整理:紫荊 
■受訪學員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臨床牧關教育訓練中心
韓燕嫺  資深護士(澳洲雪梨)
羅婉慧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道學碩士三年級

香港伯特利神學院臨床牧關教育訓練
盧卓儀傳道  協基會路加堂
廖卓堅傳道  中華基督教會志道堂(澳門)

一直以為臨床牧關教育訓練(CPE)是一個學習關懷和探病技巧的課程,當中包含了個人成長的部份,也是當院牧的必修科目。近幾年,發現多了教牧人員、神學生,甚至醫生、護士也報讀此課程,究竟CPE是甚樣的課程呢?今期訪問了幾位CPE學員,希望透過他們的分享,讓大家瞭解多一些。

不同的學習焦點

其實CPE並不是純粹設計給院牧修讀的課程,它是透過探訪、報告、分享,幫助學員明白和瞭解不同人的心靈需要,和反省自己生命,所以這對任何一位教牧、神學生來說,也是合適的。羅婉慧表示:「讀CPE不單是在頭腦上學了一套知識,心也學會了如何去關懷、明白人的需要,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盧卓儀說:「讀CPE的目的是希望讓自己成長和成熟一些,和以往唸神學有很大的不同,如今主要是著重與同學、病人、督導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不同的學習經驗

CPE課程裏有很多評估、匯報、角色扮演、分享的時間,學員會分成不同的小組,就各人的臨床實習、彼此的相處提出意見及評價。但要能坦然的接受批評,實不容易。「投入、開放自己、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意見是很重要的,也是個人成長的關鍵。」廖卓堅衷心的說。但盧卓儀卻覺得:「上課很開心,因為看到同學們都很真心,並從對方的分享中作出真誠的回應,同學之間有著團契的生活。」而韓燕嫺也表示:「同學們能坦誠、開放的分享,是很寶貴的經驗,就算是私人的問題,我們也會分享,有些連家人也未必知道的事情,同學們都知道了。」在上課的幾個月之內,彼此能建立信任的關係,有著生命的交流,難怪他們也異口同聲說「難得」。

學員從課堂和功課的學習中,都有不同的反省及體會。廖卓堅就以他過往的事奉經驗說:「佈道是向未信的人傳福音,但就疏忽了關懷。以往只懂關心教友,但CPE卻擴闊了我關懷的網絡,原來那不認識的人也需要我們的關懷,就像那未信的人需要福音一樣。」又道:「CPE開闊了我對人的文化背境和經歷的認識,並使我體會到病人和他整個家庭在困難中的掙扎。以前牧會給我的經驗都是比較狹窄,因為所接觸的對象都是較少數的群體(基督徒),但在醫院裏所接觸的就很不同。」而韓燕嫺和羅婉慧都認為牧師、傳道人或是神學生也很適合讀這課程,若傳道同工能多些體驗「民間疾苦」,在舉辦佈道會時,講道的內容便能更具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