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全人」醫治的醫療使命

實踐「全人」醫治的醫療使命

瑪嘉烈醫院急症服務顧問醫生及部門主管 – 史有毅醫生

盧:盧惠銓牧師 史:史有毅醫生 整理:余靄明

盧:史醫生是急症科專科醫生,可否先讓我們了解,為何會選擇讀醫科並以急症科作為你的專科?你早年的工作又有哪些點滴?

史:我年僅四歲就失去了父親,自小母親就灌輸我「金錢是最重要」的價值觀。中學時的我不算太野性,也勤力讀書,選科的時候因為喜歡汽車,曾想過選擇工業科目;但在母親的影響下,最後我選擇並進入了香港大學醫學院。本來我就不是特別想修讀醫科,二年級我更開始無心向學,經常走堂,尋找昔日的中學同學玩樂,只靠小聰明去應付學業。由於經常缺課,與醫科同學不唸熟,在天真無知的情況下竟然願意與同學交換實習地點安排,最後畢業後整年在瑪麗醫院作實習醫生。這段實習的日子並不容易,工作時間很長,於是決定選擇工作時間較短又不用在病房工作的急症科。

畢業後,我如願加入公立醫院急症科工作。90年代,我有機會認識現在的太太,當時她已是基督徒,感謝神派她來幫助和改變我,讓我認識並相信主。當年的自己,無論在工作方面或屬靈光景一直是載浮載沈,事業發展上給一些更加長進的同班同學看不起,因畢業後便立即在急症室工作,同時亦沈溺在財富的追求中。直到1997年金融風暴,自己擁有的物業成了負資產;1998年更懷疑自己患上冠心病,及後更遇上兒女的反叛,這一切彷彿是神給我的警告和提醒—其實我對神也是這樣的反叛。2012年,我有機會參與晉升顧問醫生的面試。沒想到面試前那夜竟然失眠,對我而言是很少發生的事情。那夜,神卻給我一句平靜心靈的說話:「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言21:1)最後感恩能夠晉升成為顧問醫生,亦慢慢開始從神領受到「神想我為祂做多一點事情」。

盧:在多年行醫經驗中,你有哪些較深刻的體會?作為基督徒醫生,你怎樣看「醫療服侍」這使命,又如何履行?

史:自從擔任顧問醫生後,我開始從神的帶領下看見「醫療使命」有兩方面的新發展:在醫療服侍的過程中適時與病人分享福音,以及在自己部門組織醫護團契。現在我每兩星期一次便會和部門一些基督徒一起查考聖經,即使在疫情中也透過網上平台繼續聚會。更令我鼓舞的是我部門有一位男護士,他因看見我常常與病人分享福音,見證到神的大能,最後他也願意信主,現在還參與我們的團契。

還記得第一次開始與病人分享福音時感覺很尷尬,不知怎樣開口,因為在醫院,「醫生與病人」或會給人有地位高低之分的印象;但在這時候就是我要學習謙卑。另一方面,我又會想:同事怎樣看自己?平日我的工作是否「無可指摘」,有美好的見證沒有?最後聖靈提醒我「不要以福音為恥」,因為自己所傳的並不是罪人如我,而是偉大的主耶穌基督。於是我就作出第一次嘗試,與一位年長的男病人分享信仰。感恩過去有許多這樣的機會,當然也有遇過被婉拒的時候,過程中我體會到是神去預備合適的分享對象,而不是我為神做了甚麼。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包括曾經與一位病人分享信仰時,才知悉對方也是基督徒,大家在交流中彼此堅固;另一次是一位女病人企圖自殺,被送來醫院,當我關心她,與她傾談和分享福音時,發現原來她以前曾經參加自己的教會聚會,在談話中令她重新想起神對她的大愛。

盧:面對繁重的醫療工作,你如何保持最初選擇行醫的初心?有何信念讓你堅持繼續在醫療崗位服侍?

史:首先是要常常與神親近,才能保持那份從主而來的愛心去關心病人。在服侍的過程中,神亦讓我看見祂的愛,如何愛屬於祂的人並愛他們到底。另外我也會自我反思及省察,明白到不是自己有多少能力為主工作,其實自己也有不足,一切都是神的工作。要是神想要我去做的時候,就算怎麼樣也推不掉。

盧:你認為何謂「全人醫治」?過去從事醫療服侍的經驗,曾否有機會與院牧合作?可否分享當中如何與院牧配搭去攜手達致「全人醫治」?

史:我看「全人」包括身、心、社、靈,「全人醫治」就是不僅醫治病人的身體,也希望他的靈魂得救。我的工作需要到急症病房去巡房,其中病房很多時有多達四分之一的病人因精神問題入院,外表他們看上去很正常,但內心卻很不快樂,因不被明白。有一次向一位精神有問題的病人分享福音,傾談間知道他受著情緒困擾,已好幾天沒有吃過東西。他聽了福音後,不但願意信主,之後更願意進食,甚至吃完了整個午餐。

過去我亦有不少機會與院牧合作,例如參與節期探訪、病房佈道等,更有參與瑪葵院牧事工的醫護小組,經常一起分享祈禱,最近更每天早上和他們一起查考傳道書,讓神的話成為彼此的鼓勵及提醒。在工作中若遇到病人的情況適合轉介,就會轉介給院牧跟進,例如有些病人在醫院內信主,出院後需要尋找教會聚會,其實是比較適合由院牧接手往後的牧養關顧,我與院牧們彼此「分工合作」,一起實踐「全人」的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