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在毗鄰	為光作見證

教會在毗鄰 為光作見證

港私立醫院院牧事工副主席  蔡緯明長老

盧:盧惠銓牧師  蔡:蔡緯明長老  整理:余靄明

盧:可否先與我們分享一下,你是怎樣接觸院牧事工?可有一些較深刻的個人經歷促使你參與這事工,並成為事委會委員?

蔡:我是在70年代信主的。信主後,我有傳福音的心志,積極與弟兄姊妹出隊佈道,雖然當時傳福音並不容易。1991年,陳一華牧師來到我的教會講道,提到人生總會遇到病患,那時就會較多思考生與死,並需要更多關懷,這信息與自己傳福音的熱誠不謀而合。後來,我被當時教會顧問牧師推薦去出席一個會議,原來就是香港私立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會議。同年9月,我正式加入成為事委之一。

成為事委之後,我不時與院牧一起探望病人。很記得曾在醫院探望一位昂藏六尺的消防員,他患了肝炎半年之後,身體十分虛弱,甚至要重新學習走路。我嘗試關心他,並向他傳福音,希望他認識神。當中我有很深刻的體會:人生面對病患,除了依靠神,沒有其他人可以依靠。

盧:作為事委,你怎樣看院牧事工?過去參與院牧事工的日子,你有哪些感受和體會?

蔡:人有身體和心靈的需要,因此院牧事工有其意義,正是回應病人、家屬和醫護的心靈需要。正如馬太福音5章提到光是放在燈台上並照在人前,作為教會一員,我看教會參與院牧事工,就是光照在人前的見證。最近我們的教會(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與私立醫院院牧事工商討,開放教會予養和醫院醫護人員進來安靜禱告,因為教會就在醫院附近,甚至從醫院某些窗戶、或是從醫院走出來就看見教會。記得很久以前的一個主日,有位太太知悉丈夫患上癌症後,不敢告訴丈夫,帶著迷茫走出養和醫院,看見我們的教會,就走過來表示想請牧師祈禱,原來丈夫曾經信主,後來離開了教會。最後丈夫不但重新回轉,太太也因此信了主。

因著疫情及不同情況,院牧事工需要更具彈性,分享資源,回應人的心靈需要。養和醫院在北角雋悅設有家庭醫學中心,該處亦有老人院,私立醫院院牧事工亦有參與其中的服侍,因當時院牧探訪老人院第一位長者,正是養和醫院的一位出院病人。無獨有偶地,我們教會的北角分堂就在院舍附近,所以亦與院牧事工一起參與當中的服侍。過去一年雖然因著疫情不能實體探訪,教會就預備了節期禮物(例如聖誕卡、新春福袋),透過院舍社工派送院內信徒長者。

盧:你如何看「事委」這角色與功能?你會如何形容「事委」與「院牧」彼此間的關係?

蔡:我很享受與事委們一起開會,大家雖然來自不同教會,但同心做一件事。我看事委的角色是協助院牧的服侍,例如當私立醫院院牧事工未有院牧室前,我們只能手拿大量物資前往醫院探訪,因此當時事委會協助院牧事工尋覓地方作院牧辦公室。事委亦會與院牧合作,例如以前聖誕報佳音只有院牧和醫院員工參與,近年事委亦參與其中,組成詩歌小組到醫院日間專科中心唱詩,又會與病人傾談,如合適的話更會轉介予院牧作進一步探訪跟進。病人回應表示很欣賞這活動,因為音樂令他們感到很開心。

盧:你如何看院牧事工與教會的關係?如何推動堂會以及弟兄姊妹參與及支持院牧事工?

蔡:教會看見院牧事工的果效,見到病人與醫護的心靈需要,於是願意回應,給予一杯涼水般的服侍,看見有需要就去做。在醫院探訪一些病人,住院期間他們信了主;出院後,他們就算住得很遠,但仍願意回來我們的教會參與聚會。另外,正如前面提及,教會與院牧事工合作,一起關顧教會北角分堂附近老人院的長者。教會一直也有長者事工,所以對於長者服侍並不陌生;院牧亦為教會提供義工訓練,好讓教會弟兄姊妹有更好裝備,關心及服侍院舍的長者。教會相關的事工亦會配合,以接觸區內有需要人士;更設有差傳基金去支持多間基督教機構的事工,私立醫院院牧事工是其中之一。

盧:可否給院牧團隊欣賞和勉勵的話?對未來的院牧事工又有甚麼期許?

蔡:院牧服侍其實不容易。私立醫院院牧事工於今年踏進30周年,我想給予鼓勵的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對」,最重要是清楚目標、向前邁進,把握時機去做,不要躊躇不前,相信神的帶領,在過程中一邊做一邊改進,帶來更美更適切的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