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到了──如何作好準備接受臨床牧關教育

時候到了──如何作好準備接受臨床牧關教育

 吳秀麗 

有一天,電話響起,傳來一把熟悉的聲音,這位朋友畢業了接近三年,如今在自己熟悉的群體中事奉,雖感滿足卻又覺缺欠,所以到處搜索張羅各種課程作為自我增值,提升事奉能力。他曾參加不同類型學術講座,但單向形式的學習不能令他感到滿意,在這一次通話中,我在不批評各界所辦課程的原則下,與他一起探索適切個人專業及成長的學習。CPE的訓練當然是必然之選。

我認為牧者的自我認識與人生管理,是掌握持續性事奉的門徑。為何這麼說呢?因為一位傳道人誕生之前,必需是經過教會適心的栽培,在信仰及信心上不斷得到上帝的引領,繼而取得人的引證,然後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然而,牧養(培養)別人的生命是相當耗力的,當中故然有賴上帝的恩典,自己也要與工場需要相互配合,更要積極尋找和發掘與自己的恩賜特質和限制。若要持續性地作事奉,必需進一步接受適切的進修,我向他介紹CPE訓練。

CPE課程的優勝之處

近期社會及家長十分推崇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多元智能吸引的地方是一個人的成就,不完全取決於人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這個理論為學習者開啟了學術以外的發展。在此,我借用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來講解臨床牧關教育(Clinical Pastoral Education)的整合。內省智能讓人認識自己,缺乏這方面能力的人很難建立自律自尊和立定志向;人際方面若沒有瞭解他人的能力,就會難於與別人溝通合作,和諧共處。

臨床牧關教育(CPE)以小組形式進行,因此能凝聚群體力量和確定方向,使學員有效的找尋個人學習目標。著重實踐和反省的學習模式,能使人發揮出不屈不撓、無限創意、及努力實現自我。臨床實習更給予學員機會去具體深化牧關的理論,繼而發展一套適切自己的牧養方式,落實全人關顧。

發展人際智能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別人,善於與別人溝通,注意別人在心情、氣質、動機和技能上的差異,並懂得建立與維持關係,進而在團體內扮演各種角色,可以與不同年齡或背景的人一起相處,尊重不同的價值與意見。擁有和懂得發展內在智能的人,才會有動機持續地學習和成長。CPE訓練的目標正在於此。

胡適先生說得好:「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我認為CPE訓練不單要在專業上進深,也要將知識延伸到其他範疇。若再加上人際智能及內省智能,我們就可以提升判斷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是豪傑的,發揮領導才能,是仁達的,樂於與人共事。

如何作出個人準備

由於CPE,不單要求具有相當的學歷和經歷,更注重學員是否有發現自我,提升自我的準備。所以,CPE的收生甄別,也特別著重這方面。筆者在這裡向有意修讀CPE的人提供幾點意見。

面對入學的甄選,相信絕大多數人免不了感到緊張和壓力,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擔心自己的表現是否合適。但我認為最重要不是成功入學,而是發現自己是否合適入學。未曾裝備好的人,課程不會為他帶來真正的益處。面試的過程,督導每一個提問或互動的對答,是要促使和幫助雙方明白,此時此刻是否適合就讀。

有興趣修讀CPE的人應有以下的準備:

1. 具有誠意的態度

容我借用一個簡單故事說出這個重要的道理:一個小男孩向餐廳廚師投訴說:「這件不是咖哩魚扒!」廚師面帶笑容地說:「這個就是咖哩魚扒,若是你不滿意我可以再為你烹調,或另選別的也可以。」同樣地,CPE的互動學習會常帶來震盪,足以令你心力透支,你必須如這個廚師一樣,要有坦誠的開放態度去面對深層的挑戰。

2. 認清錯誤是學習的過程

CPE課程不是預先設計妥當,然後依書講解,而是由督導和學員一起設計,一齊制定出適合的個人成長的學習藍本,讓學員體會成功。當中也沒有考試和成績評審,學員是透過「失敗乃成功之母」的態度,並以「反省、檢討、再行動」為工具,不斷發現和掌握自己學習的能力,最終達成學習的目標。

3. 明白實習的需求

不要低估或高估探訪病人的難度,要知道病者在面對生老病死時,是需要細緻的心靈關顧。許多突發的情況下,學員要即時作出果斷的回應,學員更要有心理準面對頻密的個案,接連而來不幸的消息對自己心靈的衝擊。隨時運用課程所提供的資源,利用作疏度和處理的個案和處境,正是CPE訓練的方法。不要懼怕反省,從中可能會發現自己隱藏的困惑和盲點,但最困難的或許是評估自己是否願意承認,並容讓別人介入處理這些深層需要。

結語

究竟何時你需要進修這個可愛的課程,最適合還是反問自己一下,我學習的動力來自那裡?我是否已作好裝備?我清楚CPE的訓練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