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來信受

疫來信受

 盧惠銓 

古語有云:「逆來順受。」聽下來帶點委屈而從、心有不甘的感覺。基督徒或許會把這感覺昇華,視為順服地接受現實。但細心一想,聖經裡的雲彩見證人與教會歷史裡的先賢,更多是在逆境之中展示他們那種以信服而領受的屬靈修養,在苦難、困境,甚或生命面臨威脅的處境下,仍是依著對神的信靠,謙卑領受,辨明神在他們身上的心意,勇敢付諸行動,作神喜悅的事。

回想2003年SARS和2009年H5N1疫情期間,剛好都在醫院院牧部的前線管理崗位。雖忙著謹慎地擬定應變部署及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卻同時看見社會和醫院在疫情逆境中許多美善的人性。到2013年及2014年出現H7N9疫情時,因已來到院牧聯會事奉,有機會與眾主管一起商議對策,並尋求適當時機與醫管局總部溝通,希望反映在疫情期間仍能維持必要的心靈關顧服務。事隔六年,真沒想到再來此「疫」,整體社會的氣氛如此內耗,應變措施雖不斷更新,人心卻仍是惶恐不安。

疫來

早於今年一月初,醫院因應在武漢出現的新疫情來勢洶洶,已把應變措施提升至「嚴重」級別,駐院院牧服務必須遵照醫院聯網總監及感染控制主管指導下作出調整。相比上一次2014年底的疫情,當年對院牧服務沒有帶來重大影響。豈料不足兩周之內,醫院更進一步頒布院牧病室探訪及院內活動須全面停止。各院牧主管先後接獲有關通知,並即時生效。見此心感不妙,也深信醫院管理層必定有他們的顧慮及考慮,才會如此急速進一步提升限制。

院牧聯會陸續接到院牧主管們的匯報及查詢,那時適逢召開本年度第一次院牧主管會議時間,眾人趁此交流各醫院當下情況,匯報政策實施後對院牧服務帶來的即時影響,並期望找機會向總部反映,以及商議院牧可如何安全而適切地回應病友與家屬在危急情況下的心靈關懷需要。

過不多幾天,正等候著約晤總部代表見面期間,政府有見疫情發展愈趨嚴峻,旋即宣布把應變措施提升至「緊急」級別,意味著公營醫院探訪(包括家屬)亦將全面暫停。然而,總部對院牧聯會主動約談仍是積極回應,於農曆年假後已獲安排見面,有建設性地交流彼此關注的焦點,並草擬重要操作原則,且在短時間內獲得中央指揮委員會支持,隨後亦與總部相關代表多次溝通跟進後續細節安排。

忙著應對之餘,一月底有一天應某機構邀請主領員工培訓,清早出門,看見不少年長市民冒著寒風在街上連鎖店外大排長龍,心裡很難受,更惦記著他們的實質及心靈需要。內心泛起了一股強烈的感動「要為這城求平安」,更要為這城裡的人的心靈求平安。自那天開始,除了與許多香港市民一樣過著一段「盲搶」生活,也展開了一趟為期四十天的反思之旅,每天把短短的個人領受帖文透過院牧主管群組與同道分享。

疫境

除了常規院牧服務受著重大影響外,因應疫情嚴峻,院牧聯會與個別院牧團隊許多已籌備多時的特別事工、聚會、活動及課程等均被迫改期、延期至另行通告甚或取消。每次要作出類似的決定時,心裡都不是味兒。表面看來,一次又一次準備就緒的筵席最終未能擺設共享。但感恩有神的話適時提醒——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8-9)相信神看重的和悅納的是我們用心所作的準備,更相信祂有美意在其中。

有見病室探訪及院內聚會被迫暫停下來已一段時間,很想瞭解關心各團隊的適應及轉型情況,分別透過電話聯繫及前往個別醫院約晤院牧主管於非臨床區域見面,一起分享與守望代禱。基於醫院性質與事委會的背景各有分別,同工個人的想法也有差異,所以各團隊面對的困難與挑戰都不是完全相同,也真的是「一樣政策卻有不一樣對策」。這不宜也難以輕易說對錯,而是現時院牧界的生態實況。各團隊已努力地在可有的活動空間及資源下,各出其謀與「奇」謀,對應自身客觀處境,盡力緊守崗位,繼續提供可行、可見及可靠的服侍。

常說處理問題的方法比問題本身更重要。話雖如此,這段日子也親身經驗到看事情、作決定真的原來可以很多元性。一個院牧的考慮,跟一個院牧主管的考慮,或一個事委會主席的考慮可以有所不同。或許教會如是,醫院內各層面的負責人如是,甚或政策制定者與市民都如是。每個人無法避免地會以自己的立場及取向接收資訊、評估形勢和作出判斷。如是者,正考驗群體中的每個成員,有多耐心地聆聽、理解、接納及包容與自己不同的人。道理隨時可以說,這都是許多群體心中的理想,只是要真的踐行出來,絕非理所當然,卻是談何容易!到底關鍵在哪裡,能叫一個群體真的有這樣質素?值得我們三思!

疫思

從前,常以為只是落後、貧窮及發展中國家才會容易出現公共衛生問題。看今次的疫情卻並非如此。專家們形容此新型冠狀病毒原來是「起初病徵不明顯卻高度人傳人」,即是說被感染了初時也不知,連自己感染了別人也不覺。這種不知與不覺的交叉感染,原來不分宗族、國籍、財富、學識、身分、權位。人要到發病後才察覺到。想深一層,這現象倒有點面善!豈止病毒,人類罪性的傳染威力比此更甚。病毒原是個生物醫學的問題,但要遏止病毒散播卻涉及生活態度、習慣、文化、宗教、公共政策甚或政治等諸多因素。病毒,肉眼很難看見;被罪感染的人性卻顯而易見。

靜心細想,自創世以來,人總是低估了僭越界線所帶來的惡果。一種只能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的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人口高速、自由及頻繁流動的情況下,加上世人愈來愈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足以造成難以估計甚或承擔的代價。多少是自然現象,抑或是人為禍害,各人心中自有判斷。今天縱使科學倡明,專家無數,自誇現代世界有利條件多了,卻忘記弊端也同時多了。綜觀疫情發展至今,人的自律能力、應對能力和掌控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不過,原來這都是「日光之下無新事」。人對界線不負責任的態度才是真正致命的元兇。創造主為自己與世人立下界線,也為自然界與人類立下界線,同時給人自由去選擇遵守抑或僭越這些界線,亦要面對其選擇帶來的結果。可是,當有些人選擇僭越界線之後,會禍及別人與他們一起付上沈重的代價。

從這次疫情中值得看、值得學的事實在太多了。過去半年看新聞,人都很注意某些詞彙與數字,例如:懷疑、確診、死亡、康復、隔離……等等。我們每天的心情,彷彿都受著相關數字影響而上上落落,總想看見有一天趨勢緩和下來。當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不會在短期內結束的困境時,想起昔日使徒保羅提醒初期教會基督徒的生活守則之一:「在盼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12)這幾個月來,人人都很著緊在家中或工作間「防疫三寶」(口罩、潔手液、消毒紙巾)的存量;但可有留意在我們心中「存盼望、生忍耐、常禱告」這「屬靈防疫三寶」的質量又如何?撫心自問,哪種「防疫三寶」更重要、更難得?

過去十八年,神讓我有機會在院牧崗位上先後見證過多次疫情對院牧服務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就著今次COVID-19的經歷,我們必須待疫情穩定下來之後,好好檢視這段時間的臨床經驗,掌握有參考價值的數據,摘記重要的個案,用心檢討各項應變措施的利弊影響,更要在未來院牧事工發展的定位、策略與目標上,有更多覺醒、反省以及從主而來的智慧。因類似的疫情不是第一次,也未必會是最後一次。這段日子最深的體會,原來早於遠古之時耶和華神已向所羅門王說過了:

「我若使天閉塞不下雨,或使蝗蟲吃這地的出產,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歷代志下7:13-15)
這也是我心中常常提醒自己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