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生告訴我要作好準備

當醫生告訴我要作好準備

 胡建玲 香港私立醫院院牧  

我們可怎樣關懷病情無法逆轉的病患者,幫助他們準備面對死亡?

當院牧得知一位她經常探望,患了末期肺癌的中年女士陳太(化名)病危時,便立即趕到深切治療部,且終於見到她兩位女兒和丈夫。他們的心情隨著病人的含氧數值跌跌蕩蕩,整天像坐過山車般,高高低低,驚嚇完一次又一次!院牧知道陳太很想慕道的丈夫信主,於是柔聲地邀請她的丈夫,一句一句的跟著院牧為太太禱告,之後陳太真的平靜下來……,又一次度過了難關。

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陳太雖然回到普通病房,但她的身體狀況依然反覆,有些時候身、心、靈都很痛苦。陳太告訴院牧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院牧於是把握時機,幫助她逐一完成最後的幾個心願,包括個別叮囑女兒、與丈夫分享她的見證、把她的一些畫作配上經文,將來可製成書籤鼓勵其他病人,當作她對神的事奉。

每一天院牧都會探望她,陪在她的身旁,藉著誦讀聖經的詩篇、唱頌詩歌等來堅固她對永生的盼望。遇上有機會的話,院牧便會鼓勵她的女兒、丈夫或探望她的姊妹們開聲為她的生命感恩禱告,以此鼓勵她。有一天陳太痛得很辛苦,院牧問她說:「若天父要妳留下,妳願意捱落去嗎?」她點點頭,相信是為了見她心愛的丈夫和女兒;院牧又問:「如果天父現在接妳回到祂身邊,解除妳的痛苦,妳願意去嗎?」她也點點頭,相信是因為她實在太辛苦了。於是院牧跟著說:「那麼妳真是『無得輸』了!」陳太微笑起來……。
到了陳太離世的前一天,剛好遇上她弟弟一家來探望。院牧見各人好像不知道該說甚麼才好,便問弟弟他心目中的家姐是個怎樣的人,弟弟竟然講出當年家姐常常怎樣「兇惡」地責罰他,有次不知做錯了甚麼事還被她追打了幾條街!弄到大家哭笑不得,連奄奄一息的病人都露出一絲絲微笑……。弟弟最後說要感激這家姐,否則他不知道現在會變成怎樣的人。院牧見病人有很正面的反應,便繼續邀請在場的親友多講一些對病人深刻的印象。有人說出她的堅毅、有人說要學習她做個女強人、有人欣賞她某一幅的畫作……。陳太聽到大家欣賞的愛語,努力以點頭和撇咀來回饋大家。丈夫也盡力為太太與各人詮釋彼此傳遞的信息。看見陳太知道有這麼多人愛她、在乎她,而且她這一生活得如此有價值、有影響力,她的心靈感到莫大的安慰。雖然臨別在即,場面卻非常溫馨。

很多時面對臨終的病人,人都會怕講一些會令病人聯想到死亡的說話。但死亡是逃避不了的事實!關懷者必須有智慧與勇氣,陪病人一起勇敢地面對它。病人當下雖然感到很痛苦,每天跟病患搏鬥,但若有機會被聆聽、肯定和重視,沈重的心情便有機會得以紓緩下來。由於院牧與陳太沒有親屬關係,她漸漸對這位用心探望她的院牧建立起信任,可以沒有那麼避忌去談及死亡、尤其是對死亡的疑惑。

專注聆聽就是努力按照對方的思路與感受去聽,嘗試理解對方的內心想法,要小心切勿急於幫助關懷對象解決問題,而是跟隨對方的主題傾談,甚至在適當時候,要故意地停留片刻(stay and hold)。關懷者有時雖然不太掌握對方所表達的一些難處,也不要分心或急於只因好奇而追問細節,應先盡量嘗試同理對方當下的感受,致力深入探討對方一些的內心想法。

透過專注聆聽,有助關懷者明白病人最關注或擔心的人和事。若家人在場,可透過提問瞭解他們與病人的關係,盡量促進他們之間有良性的溝通。因為大部分臨終病人最想聽到的就是家人的聲音,而不是我們的。

人在甚麼狀況下可以死而無憾?

從過往的臨床觀察和學習中,深深體會到當人的靈性需要得到滿足和肯定時,便真的可以減少遺憾而反得平安。人的靈性需要包括對神有正面的認知、關係與經驗,才能順服神的主權;對自己的生存意義及價值有所肯定;經歷愛與被愛的關係;能夠修補破損了的關係達至彼此復和;以及對生與死有積極的態度等。深信唯有基督的信仰才能更整全地滿足以上提到的靈性需要。所以,院牧要盡一切的努力,每天以上主仁愛的心去關懷有需要的人,尤其是那些病情無法逆轉的病患者,讓他們認識與經歷這位終極的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