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急症觀察病房遇見她

我在急症觀察病房遇見她

 杜雪珍 仁濟醫院院牧事工  

「我都說了不用來探我!」當院牧步入病房,冷不防一位靠近房門的病人冷冷地,語帶不耐煩地說出這話。院牧一邊打量眼前這位儀容整潔的長者,她雖然穿著病人服躺在床上,也掩不住那份有學養,略具威嚴的姿態,感覺到她的外觀與這病房有點格格不入。院牧一邊行近床邊,一邊心中忖度,是否曾有家屬提及邀請院牧關心而被拒呢?病人盯著院牧的證件及名牌看了一眼,「我以前未見過你?你是新來的嗎?」「你說未見過我的意思是以前曾經入院,見過其他的院牧?」院牧除了澄清疑問,也藉此趁機自我介紹。經此一問,誤會才得以逐漸解開。

陸校(化名)是一位退休近二十年的小學校長,丈夫在她退休後未及一年就因急病去世,從此獨自生活。她育有一女,已婚,丈夫去世後女兒一家就搬到同區居住。原來她約了回港探親的舊友飲早茶,卻在商場的自動扶手電梯,被後面在玩耍的小孩推跌,幸而只是數級而已,不過陸校的雙腳已痛得無法站立,商場的保安召喚救傷車把她送來急症室。經醫生初步觀察及照過X光之後,雖發現有輕微骨裂,但無需特別跟進。陸校之所以需要轉入急症觀察病房是因為血壓偏高,醫生建議要住院觀察並作進一步檢查。剛好女兒一家正在外遊,得知情況後,非常緊張擔心,提出要請教會牧師代為探望禱告。陸校對此非常反對,堅持不要通知任何教會的人來探望。誰知不到一小時,院牧就在門口出現,她以為是女兒陽奉陰違,所以才會口出微言。她還將院牧誤認是女兒教會的牧師,原因是女兒以母親的書法了得,經常借口邀請她為教會聚會寫主題或對聯等,藉此帶不同的牧者到她的家,目的就是要說服她信耶穌。陸校心中明白,卻礙於禮貌,一直都沒有推卻。數年前,她曾入院做手術,女兒就更加進取,每天帶不同的牧者來為她祈禱,反叫她心生厭煩。自始就謝絕所有教會的牧者到訪,若真的需要寫甚麼,都只許由女兒轉交。

急症觀察有別於急病住院

有時,當家屬一聽到病人要由急症室轉為住院,加上所掌握的資訊不足,很容易產生擔憂甚至恐懼。一般而言,病者在急症室經診斷後,若病情十分嚴重需接受緊急治療的會轉往深切治療部(ICU);若明確需要等候做手術的會轉往外科病房;若病者本身有癌症或長期病患而需要後續治療,或是病情較嚴重而極需爭取與家屬見面機會的都會轉往內科病房。顧名思義,「急症觀察病房」就是病者在急症室經初步診斷後,有些病徵需要進一步觀察或檢查才確定治療方案的。陸校的情況就屬此類,意即她的病情會急轉直下的危機不大。

有時教會的牧者或基督徒親友因著自己無法於當天前來醫院關心病者,會選擇轉介院牧代勞。在此建議親屬不要被「急症科/觀察病房」的名稱嚇著,急忙邀請一些與病者並不認識的教會牧者前來探望;反之,可以通知院牧前往作適時及適切的關心。原因是病者經由急症室轉往病房前必已經歷一番折騰,面對突然其來的危疾,除體力精神需要休息,還要應付接續的檢查或安排轉病房等等。基於病者的自尊感,在這樣不安的處境裡,往往會對陌生的權威人物感到抗拒。而每天恆常在病房關懷的院牧就是「陌然遇上的牧者」,較能讓病者感到安全及被尊重。

以病者為中心的服侍

在醫院較常見的危機類別包括處境引發的危機(situational crisis)以及存在價值引發的危機(existential crisis)。然而,一些具自信、善於管理情緒、自覺反省力強、樂於尋求幫助的人,縱然遭遇身體健康的危機,也不一定會陷在心靈危機之中。院牧評估陸校面對的健康危機並不大,在解開身分的誤會後,就啟動了深談。陸校給院牧的感覺由起初的頗具威嚴變為溫文儒雅,只是在談及丈夫去世,以及女兒過度緊張常找牧者來打擾時,才表現出較強烈的情感。院牧決定從女兒對她的關心切入探討信仰,探究她抗拒基督信仰的癥結所在。

回應病者此時此刻的需要

「若我是你的女兒,也會非常擔心害怕,急於找牧師來關懷;畢竟她曾經歷父親急病離世!」陸校聽後立時眼泛淚光,停了一會,開始講述她在丈夫離世前那段艱辛痛苦的生命故事。

「現在回想,令你最遺憾的是甚麼?」原來陸校多年來一直自責,沒有聽從丈夫的勸告提早數年與他一同退休,完成非洲旅行探望領養孩童的心願。多年來,她從不外遊;也不接受基督教稱上帝為天父。「若上帝是人類的天父,就應該提點人不要做錯誤的決定。」陸校有點憤慨地說。

陸校的靈傷明顯地仍未得醫治,讓我想起:「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牠們得以躺臥。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只是肥的壯的,我必除滅,也要秉公牧養牠們。』」(以西結書三十四15-16)

院牧面對病者或其家屬,從不強行就他們所面對的苦難問題為上帝辯解,也從不以「上帝的代言人」自居。當人面對苦難而發出靈性的提問時,院牧是陪伴的同行者,作為鏡子反映當事人所糾結的困擾。「聽起來,有點像小孩子耍脾氣,自覺做錯了事,卻怪父母沒有提點或事前阻止。人既然沒有預知的能力,也不應以後果來批判當初的決定。」,在探訪結束時,陸校接受院牧的禱告是求耶穌賜平安的心給女兒,切勿衝動地結束行程回港。

院牧想起這次探訪是因為三個月前收到陸校的電話,她將於今個聖誕節受浸。

參考書目:
  • 關瑞文著。《危機中見盼望》香港:文藝出版社,2010年。
  • H. Norman Wright著,黃淑惠譯。《協助危機中的人》台北:中國學園傳道會,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