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聽」─聆聽與同理心

如此我「聽」─聆聽與同理心

 徐珍妮牧師 基督教聯合醫院院牧 

身為院牧,每天出入病房,探過無數病人和家屬。有人多謝院牧的關心,有人一知道是院牧,便馬上變得冷淡。根據一些後來由冷淡變和善的病人及家屬的分享,大部分人都是因為經驗過與信徒接觸的壓力,不敢再試,當中最常出現的原因是─曾被硬銷福音。

一位信徒來電院牧部轉介病人,請院牧向病人傳福音,並請同工待病人決志後通知他。說者可能無意,聽的人卻感到轉介人好像只關心病人是否信主,至於病人在孤單無助無望中的痛苦及需要,轉介者都好像不打算知道。若果上述推算接近事實,實在值得反思。

熱心傳福音的信徒,也許忘了與人的相處需要「同在」,不單是肉身的同在,更是心靈的同在,就像基督「道成肉身」與罪人「同在」一樣。為甚麼神不選擇高高在上,向世人頒布救世聖旨,反而選擇道成肉身,與罪人同在,以祂自己─愛─拯救世人?因為在神的創世設計中,「同在」與「愛」是分不開的。

探訪病人的首要關心不是傳福音,因為這是不恰當的設定;真心探訪病人,必須先從關懷病人的心靈需要開始。病人最需要的是有人「同在」,願意關心和明白他,而且不帶任何的先設與批判,耶穌在世一直與人同在,明白那些當時不被明白、不被接納的弱勢人士,但祂仍愛每一個與他相遇的生命。一個不打算聆聽,不重視人被明白和關心的需要,以為通過理性思維便可以令人信主,結果種不但撒不成,反倒可能成了別人信主路上的絆腳石。

與人「同在」需要先「聆聽」,這不是為了禮貌,甚至也不只是「技巧」,而是為了專注在對方身上,讓對方感到被關心、尊重,以致能夠表裡一致地敞開心懷,無所不談。探訪者在聆聽中逐漸與對方的內心接軌,能夠感受他的感受,卻不會墮入對方的困境,才能真的能夠給予關心和支持。保羅所說的「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羅12:15)也有這個意思:雖然同哭,但仍然能夠同在支持;好像甚麼也沒做,卻已經因「同在」而幫助了對方。

此外,「聆聽」也是為了從中知道多一點病人的處境,從中找到一點蛛絲馬跡(必須與病人核對是否屬實),便有機會引導病人表達更多,讓病人一邊說(甚至一邊哭)一邊重整他的內心世界,以致情緒得以逐漸平伏,更有機會找到面對逆境的寶貴資源。

與人「同在」是道成肉身的基督留給我們的榜樣,讓我們藉著全心全意地聆聽和表達同理心,讓人因著我們的探訪,經驗到從神而來的愛和幫助,以致有機會與神相遇,真心信主,雖然心靈關顧的目的不是傳福音,卻往往能結出傳福音的果子。願榮歸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