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最常遇上的都是信奉民間信仰的人。但「民間信仰」究竟是甚麼!何謂民間信仰?民間信仰的範圍實在頗為廣泛,它包括祭祖、風水、宗教節禮,如盂蘭節、天後誕、禡祖、拜祖先、安地主等等……,也有問拜黃大仙、車公、觀音,甚至扶乩、問米等亦包括在內,信奉的人普遍都看生前的世界與死後的世界為相等。因此,親友去世了,他們會焚燒不同的紙紮大屋、汽車、電腦、電視及日常生活所有的用具,甚至旅行支票、Visa也有。每逢初一、十五、農曆時節,他們或會特別祭祀,或依時令而有禁忌。
對於有民間信仰的病人,萬不能說「死」,因為他們避忌死亡。不吉利的說話,一句也不可以,這是探訪者務要留意的事。所以,當我們到病房去,與病人(尤其長輩、老人家)談話或向他們分享福音的時候,我們要說:「若然百年歸老,你知道往那裏去嗎?」「長命百歲千歲當然好,但都比唔上永生咁好。」避諱不吉利的話,要講吉利的話,對於百無禁忌的基督徒,或許這正是「用愛心說誠實話」的一大功課。
習慣了民間信仰的人即使信主,方式也會十分蹩扭。有一位跌打師傅遲遲不願意相信主,但他的妻子已歸信耶穌,亦期望他也早日成為基督徒,但這位跌打師傅常常掛念點香燭敬奉神靈祖先的事,不肯信主。我多次探望與他分享福音,也沒有結果。一日,他的妻子與他的朋友到他面前,再向他傳福音,豈料她們用了兩張寫了「信」和「不信」的紙條,再把那兩紙條摺疊,讓他從中抽出其中一張。結果他抽出了「信」那紙條,那刻他就順服下來,決志信耶穌。
這樣信主的過程,當然不值得推介。作基督徒的,更不可以用這種方式領人歸主。但這件事卻使我更深刻的知道,民間信仰的人要求的不是理智上的清楚,而是心靈上的平安。
因此,我們探訪民間信仰的人,應避免和他們在道理上爭持,而要讓他們安心。首先,要避免用批評的態度,否則他會心裏不安,因而會拒絕我們。此外,分享見證比講論證更合適,因為他們大都是經驗導向的。探訪民間信仰的人,若是中年或以上的人更好,因為年紀太輕,他們會覺得太細個,信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