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訪因病厭世的人

如何探訪因病厭世的人

 甘偉彪 

生命誠可貴!但是重病、久病磨人,當生命變得太沉重時,病人會表示不同程度的厭世。例如:「這麼辛苦,真是生不如死!」「病成這樣,做人真是一點意義也沒有!」「我已準備好了,出院後便燒炭自殺!」面對這些深深的歎息,作為關懷者,我們需要認真的注意和關心。

一. 從尊重與瞭解開始
1. 不要急於「安慰」

「你一定會康復的!」或是「醫學昌明,醫生一定有辦法的!」以上的「安慰」只會讓病人感到不被瞭解,關懷者不尊重、否定他很深的感受。另外作為關懷者也可反省是否我們也不易接受一個殘酷的事實,有些病康復的機會十分渺茫,甚至無法康復!

2. 默然陪伴

我們可以簡單而誠懇地說:「我知道你現在真的很辛苦,真的不容易啊!」然後在沉默中等候他的回應。關懷者此刻應嘗試設身處地進入病人的感受,並默禱邀請主進入這次與病人一起的相遇中;也求主賜下能耐去承載病人的失落與無助。

若病人未有言語上的回應,關懷者宜多觀察病人的身體語言,若對方沒有不耐煩的表示,可向病人表示:「我可以陪伴你多一刻嗎?」

3. 專注聆聽

很多病人都會在關懷者的沉默與陪伴中察覺到我們的誠意,從而逐漸將心中的鬱結傾訴出來。病人的傾訴有時會涉及對家人或醫護人員的不滿,關懷者只宜專注回應病人受傷的感受,而無需介入判斷誰是誰非。不少病人在盡情傾訴後,大都會減輕了厭世的程度,並對關懷者心存感激。

二. 尋找希望與意義
  1. 留意在交談中,病人有否提及對他感到有意義的人與事。例如他若提到兒孫也對他很好,可建議他要眼見他們成長,支持他繼續奮鬥下去。筆者就曾遇見有在意外中失去雙腳的青年,因以照顧中風的父親為目標而由抑鬱、厭世變得積極起來。
  2. 引導病人進入積極正面的回憶中,病人過往怎樣在艱苦中奮鬥的經驗往往有助他們重拾自信,重新上路。
  3. 分享永生盼望。與病人建立信任後,與病人分享永恆的福音,很多時都會使病人,尤其是末期病人,得著新的力量,勇敢積極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