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想:關懷精神及情緒病患者

如此我想:關懷精神及情緒病患者

  梁燕雯院牧  臨床牧關教育副督導 

根據醫管局的統計,08至09年度有超過15萬香港人接受旗下醫院提供的精神科治療及服務 (此數字未計算求診私家醫院及私人執業醫生之個案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亦從同年的調查結果中,顯示五個香港人當中就有一個受情緒病困擾。從以上數字看來,我們實在不難有機會遇上及認識到精神或情緒病患者。若要適切地關懷他們,我們需留意以下幾方面:

由於個別事件及加上傳媒報道的渲染,令不少人對精神或情緒病患者標籤有行為古怪、暴力傾向及生人勿近等印象,但事實並非如此!關懷者可透過坊間講座、研討會及工作坊,先對精神及情緒病有基本及正確的認識,這不單有助釋除對患者的恐懼及抗拒,亦可得知如何適切地關懷他們。

關懷精神及情緒病患者,首要是與他們建立一份有安全感和信任的關係。傾談時需有充裕時間及耐性去聆聽患者的掙扎和困擾。過程中,除了解事件外,亦需關心他們的感受,給予同感回應。當聽到未盡認同的觀點想法,切忌過快去否定、糾正或教導,因這會使患者感到被拒絕及不再開放分享。其實,當彼此關係穩定及有足夠的信任後,對關懷者出於愛的提醒和意見,他們很多時會樂意接受的。

不少精神及情緒病在穩定的治療下,徵狀都會改善,病情亦會穩定下來。然而,很多時患者會因不同原因而拒絕服藥或忘記服藥,有時甚至停止求醫。關懷時需了解這方面的情況,從旁提醒及鼓勵,有需要時澄清患者對患病及服藥的誤解;若當事人對治療有任何疑問或新取向,鼓勵先諮詢專業意見。

在關懷過程中,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使他們重拾自信和積極態度。與此同時,按患者需要,幫助學習如何有效地處理壓力、管理自己負面情緒或人際相處技巧等。有需要時,轉介其他專業輔導及善用其他社會資源。

關懷時若能適切善用信仰資源,對患者會有很大幫助,患者透過詩歌抒發感情,藉著禱告可將重擔交託神。選取聖經經文時,除了需留意患者的精神狀態外,亦要了解患者對經文內容的演繹及應用是否正確。最後,鼓勵患者參與適合團契或小組,以建立健康的支持系統。在關懷過程中,若患者經驗到神的眷愛和人間有情後,很多時心中會重拾平安、盼望和力量,使他們可以繼續有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每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