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精神科病房遇見祂

我在精神科病房遇見祂

 鄭榮恩 新界西院牧事工 

這是兩年多以前發生的個案,依然印象深刻。那天,院牧在精神科病房遇見他,再從「他」的身上遇見神……。

典型的病人

因應病房的轉介,院牧首次探訪這位中年男病人張老師(化名)。他予人的印象和一般病發時的精神科病人相當類同。張老師的面貌十分頹唐沮喪,不修邊幅,看來已多日沒有刮鬍鬚了。院牧進一步瞭解後,知道他原是中學英文科教師,未婚,是基督徒。張老師乃嚴重抑鬱症患者,且有自殺傾向,所以住院並由醫護人員照料與監管。其實,這次入院前的數年之間,他亦曾幾度進出醫院,也因為這個病,已有一段日子無法從事教學工作。此外,與張老師接觸期間,最引起院牧注意的,是他手上攜帶著一本新舊約聖經。雖然院牧在探訪時遇過不少自稱為基督徒的病友,但聖經不離手的病人卻十分罕見。

院牧和張老師深入傾談的過程裡,才知道他在教學工作上有許多不愉快的經歷,無論與教學工作直接有關的師生相處,抑或教學團隊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都充滿著矛盾阻隔;加上無形的工作壓力,在在使他感到心力交瘁。張老師一再強調,不愉快的工作環境,是他得病的主因。還有,生活圈子裡缺少知己朋友,教會裡欠缺深交的肢體,又沒有另一半的支持,連可以較深入傾訴的對象也不易找到。加上由於他太過專注投入工作,也無暇建立工作以外的個人興趣。因此,多年以來他的人生路途是孤單寂寞的。不過,言談間張老師也向院牧透露,他在世的親人雖少,父母已先後逝去,但仍有一位親姊,只是這位親姊需兼顧照料家庭及上班,未能經常探望他。

神話語奇妙的能力

工作壓力沈重、人際關係疏離、生活圈子狹窄、缺乏支持系統等等,是普遍抑鬱症病人致病的典型因素。張老師更因幾度進出醫院,在教學專業上已荒廢了不少時日,使他產生嚴重的恐懼,深怕縱使他日康復出院,很大可能再無法重操教學的故業了。

院牧深入聆聽張老師的心聲,以同理心表達對他的理解,並給予適度的勸慰,又為他的艱難處境代禱。至此,院牧即時有所反思:這些關懷探訪的「指定動作」管用嗎?不錯,原則上可說管用的。然而,張老師的抑鬱癥狀所呈現出來背後那種莫明的恐懼及嚴重的信心不足,不會輕易因這些初始關懷探訪,便能產生顯著的緩解。如此,作為病人同行者的院牧,還有甚麼方法或途徑可以更有效地支持這位病人呢?就在此掙扎的瞬間,張老師攜帶著的聖經,再次在院牧的視線範圍出現。院牧靈機一觸,詢問張老師最近愛讀的是哪一卷書或哪些經文?願意不願意和院牧一起讀經呢?

張老師的回應是正面的。原來他近來只愛讀詩篇九十一篇,得知有人陪伴讀經更是求之不得。就這樣院牧與張老師一起誦讀詩篇九十一篇,讀了不下三遍,之後便停下來。院牧問張老師為甚麼近來只愛讀詩篇九十一篇,他回答的不多,只說經文提到神是他的「避難所」。張老師的回答,道出了他目前躱藏在「避難所」內的心聲。也許不願意走出來,或者沒有動力走出來。

不錯,神是我們的避難所,但又不僅是避難所而已。院牧評估張老師目前的屬靈境況,明白詩篇裡神話語對他的影響,所以再探張老師的時候,鼓勵他不要只讀詩篇九十一篇。之後院牧主動提出希望與他誦讀其他詩篇,於是為他揀選了詩篇一百零三篇,內中述說神的赦免、醫治,以及為受屈者伸冤的經文,這些經文內容使他開始得著一些動力。張老師回應院牧的發問,更親自道出了神會赦免、醫治和為他伸冤的感受。接著隨後兩次的探訪,院牧再與張老師一起誦讀詩篇十六篇及二十三篇,看見這些經文核心的信息,漸漸把他的信心激勵起來。1

約一星期後,院牧得悉張老師已出院,再也無法探訪他了。就一般精神科病人而論,這麼快便可以出院,真有點不可思議。但過不了多久,當院牧回到同一病房探訪另一位病人後,在樓下恰巧遇上張老師。此時看見他眉宇間滿有喜樂,話語間也有足夠的信心,原來他正準備到病房探訪之前一位同住的院友呢。

健康的信仰

探訪張老師的經歷,給院牧在牧養服侍上很大的鼓舞。無可否認,張老師這麼快就能出院,當然是醫生處方的藥物療效顯著。與此同時,回想多次探訪張老師與他同行的過程裡,院牧深深體會到,健康地詮釋聖經經文的信息,同樣也是極具療效的「心靈妙藥」。聖經 — 神的話語,牧者當然絕對不會輕忽的,但要在臨床實踐中適切的應用出來建立生命,卻充滿挑戰。這次探訪經驗,神透過院牧在病房遇見他(張老師),進而從聖經經文的信息裡遇見祂(神),讓院牧再一次親身領略到,若能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神的話語滿有能力,可在牧養關懷探訪的過程中,彰顯神的奇妙作為。

1: 朗文著,區信祥譯 《心靈的迴響 — 詩篇的信息與研讀方法》 香港:天道書樓,2000年3月初版二刷。